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亚”名称由来:从历史文献到民间传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亚”名称由来:从历史文献到民间传说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nszw.org.cn/index/News/info.html?id=61087

一个地方的名字,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三亚"这个名字,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部浓缩的历史传奇。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个美丽城市的名称由来,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亚市,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当时,崖州所在的珠崖郡就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此后,这片土地经历了临振县、临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军、吉阳军、崖州(明)等多次建置沿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朝廷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崖州直隶州,在原州府设置崖县。1984年5月撤销崖县,以崖县行政区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11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三亚”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何时何种文献中,如今已难以考证。宋人编撰的《琼管志》、《琼管图经》、《吉阳军图经》,明儒钟芳编撰的《崖州志略》等书籍现已失传,这些书中是否记载过“三亚”的由来,也无从考证。

现存的文献中,最早记载“三亚”的是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刊行的《琼台志》。作者唐冑在《琼台志》卷十二“乡都”章中记载:“崖州当时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为四厢、二乡、一都、十四里。‘三亚里’名列十四里之首。”

关于“三亚”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三桠”演化说。这一说法在《三亚史》和清朝石碑记载中都有体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槐光在《“三亚”名字的两种解读》中提到:“三支河流有‘三桠’和‘三桠水’称谓,‘三桠’字音字形的转化便成了‘三亚’。《崖州志》‘川’条目记载:‘三亚水,源出……长岭。’‘南至三亚市(注:此处所称实属为墟),与大陂水会。又东至刘家尾,南至金鸡岭麓出临川里,与临川水会,注三亚港入海。约行百里。’这段记载表明三亚河最后会大陂河、临春河注三亚港入海。三亚名称这一说法所指的三支河流‘三桠水’,应是这三条河流。这段记载所用的‘三亚水’‘三亚市’‘三亚港’的地名,应凭‘三桠水’命了“‘三亚’之名后才形成的地名。”

第二种说法是“三亚者、三丫也”。这个说法在《三亚通览》中也有记载。其缘由不是凭三条河的上游形态命名,而是凭下游二河汇拢入海的形态命名。河流入海河段由“三亚河”与“临春河”二河合成一流注入海,形成一个“丫”字。依丫字字形及谐音,从而称为三亚。

第三种说法是“三亚”名称来自黎语地名的汉语方言音译。海南岛最早的原始居民当属黎族,今三亚市区一带古代也是黎族同胞的聚居地。黎族同胞开垦出一畦一畦的田园,他们把这叫做“水边田”、“河边田”。田园时有鹭鸟、乌鸦之类不速之客光临觅食,他们便称之为“乌鸦田”。据黎族出身的当代学者、语言学博士张雷说,不论“水边田”、“河边田”,还是“乌鸦田”,本地黎族方言的发音大致都是“da a ”;当时用海南话标注黎话地名,就写成了“三亚”。张雷说,他们把田地叫做da或na,音译成海南话,可以写作汉字为“三、大、扎、什、那”。在黎族地区有许多地名是用“三”的语音,却并不是用以表示数目。如陵水县的“三才”、保亭县的“三道”、乐东县的“三平”等;三亚市海棠区的三合村,吉阳区的三恶村、三朗村、三作村、三平村、三汤村、三罗村等;天涯区的三用村、三孟村、三吉村、三母洞村、三清村等;育才生态区的三道村、三内村、三办村、三更村、三陵村等等,大量存在用海南话读音的“三”标注黎话地名的情况。

第四种说法是根据三亚市文史资深专家周德光先生的一篇文章《“三亚”乃“三巴”谐音》。据考,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临川里首人陈明甫、陈公发兄弟聚众造反。陈明甫自号“三巴大王”,模仿帝王建制,建有年号并发榜封赠百官,驾用双龙头船。“三巴大王”聚众举义8年,统领50余村,都是今三亚港周围一带的村峒,其领地最大的村子称“三巴村”,流经领地较长的河流称“三巴河”,出海的港口称“三巴港”。由于海南方言“三巴”和“三亚”谐音,经过日久演化,渐渐转译为“三亚”。

诸种说法尚难定论,但“三亚”名称由来已久则是肯定的。个人认为,以“三桠”演化而来的说法比较客观可信。因为《三亚史》一书也持这种说法,是各位文史专家据几种说法考究而得出来的结论。今天根据地名研究历史,考证历史,想来应该是我们史志工作者所为之事了。

本文原文来自三亚市史志工作办公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