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手打人 别只说不可以!父母必学的年龄分段引导法
孩子动手打人 别只说不可以!父母必学的年龄分段引导法
近来,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包括对家人、兄弟姐妹或同学动手,甚至咬人,这让家长们感到担忧和困扰。本文将从不同年龄段出发,分析孩子打人行为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引导方法。
孩子打人常见10种状况
- 被挑釁就会忍不住打人
- 得不到就很容易动手抢、用打的
- 生气就会打人或咬人
- 父母禁止他时,就会出手打爸妈
- 一被侵犯时就会出手反擊
- 有時候太過興奮而打人
- 在家打兄弟姊妹,在外面不敢
- 去上学后,开始出现打人的动作
- 跟他说不可以打人,下次还是一样
- 反射性动手,不知不覺就拍人推人
1.5~3岁
打人原因: 得不到而动手打人(咬人)
处理方式: 直接教他怎么做、简化沟通
这是小孩最容易出现动手打人行为的年纪,他们习惯选择用「非口語」的方式表達,比較快,例如打人、咬人、踢人,一般來說,小小孩打人的行為,會隨著語言溝通能力的發展,逐漸停止,不過仍有些孩子可能會一直持續到小學階段。所以,這個年紀孩子出現打人行為,大人可以直接跟孩子說該怎麼做,簡化溝通的過程。
3~5岁
打人原因: 冲动、表达不好而动手打人
处理方式: 训练等待能力、引导他慢慢说
这个年纪孩子语言能力还未成熟,很容易因情绪、无法完整表达而产生动手的行为,有点像是「抒发情绪」的感觉,在动手的当下脑袋是有點断线的,其实他们都知道不可以打人,但问为什么动手,总是会回答「不知道」。大人要告诉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可以生气,但不能打人!引导孩子慢慢表达出情绪和感受,并引导冲动控制训练等待能力。
5~7岁
打人原因: 「不会解决问题」而动手打人
处理方式: 从情境中、游戏中去学习
这个年纪的孩子通常已经不太会打人,打人多半发生在起「冲突」的时候,例如争夺某个玩具,孩子可能就会选择用动手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当下,通常没想那么多,只想要快速解决而冲动行事。因此这个年纪孩子,容易出现打人行为时,大人可以透过日常的生活情境、游戏中去训练,尽量用引导的方式,不要直接告诉答案,这样孩子不会记住。
从游戏中学冷静方法,情绪来临时不爆炸↘︎↘︎
7~9岁
打人原因: 「耐挫力差」而动手打人
处理方式: 练耐心、教他情绪表达
这年纪以上会选择动手,多半是有思考过的了,觉得对方惹怒他的,觉得对方是有故意的,觉得对方欺负到他了,感受到挫折,就会选择动手,因此,教导重点在告诉孩子「有情绪就容易有不好的事发生」,要先耐住性子,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善用情绪温度计,平日就要引导孩子思考让自己冷静的方法,当觉得自己情绪在温度计的3分以上,要赶快去做能让自己冷静的事。冷静下来后,再来思考可以怎么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完整思考每个方案可能会带来的结果,哪种结果才是最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