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注跨学科作业的 “学科底色”
要关注跨学科作业的 “学科底色”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一大变革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并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当前,一线教师积极展开跨学科学习实践探索,其中作业设计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立足课堂教学及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跨学科作业的开发与设计,可以让语文跨学科学习更有效、更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存在理解偏差,主要表现为对标不准、定位不清和认识不足。以一位教师设计的“童年的月亮爬上来”跨学科作业为例,该作业涉及语文、英语、美术、音乐、劳动、科学等多个学科,表面上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但实质上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
2022版新课标对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明确要求:“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表明,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应始终坚守语文学科本色,从语文学科出发,最终回归语文学科。以“童年的月亮爬上来”为例,可以这样设计:(1)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诗歌,进行分享交流;(2)手工制作特色月饼并附个人制作过程简介;(3)拍摄乐器表演视频并撰写推荐自荐稿;(4)绘画中秋节习俗并讲述相关故事。这样的设计既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又始终围绕语文实践活动,最终指向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
跨学科学习的课程形态是学科融合,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仍然是学科自身的课程建设。因此,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要时刻牢记跨学科的“学科底色”,真正引导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语文实践,全面提升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