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肌少症不只是老年问题:年轻人如何预防与改善肌肉流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肌少症不只是老年问题:年轻人如何预防与改善肌肉流失?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renxin0930.com.tw/knowledge/sarcopenia-aging-signs

肌少症,这个听起来陌生的词汇,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部位功能逐渐退化,肌肉量减少是常见现象。然而,当肌肉流失速度过快,且伴隨力量下降时,就可能罹患肌少症。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肌少症的定义、症状、成因及预防方法,帮助您及早发现并应对这一健康隐患。

一、肌少症的定义与分类

肌少症,又稱肌肉減少症,是指骨骼肌在質量、品質和強度上隨著年齡或不活動產生退化性損失。簡單來說,就是肌肉越來越少、越來越無力,這個名詞聽起來有點陌生,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部位機能逐漸退化,肌肉量減少是常見的現象。然而,當肌肉流失速度過快,且伴隨力量下降時,就可能罹患肌少症。肌少症可以分為原發性肌少症及繼發性肌少症:

  • 原發性肌少症:與年齡相關,最常見,隨著年齡增長,肌肉的合成能力下降,分解加速,導致肌肉量和力量自然衰退。

  • 繼發性肌少症

    1. 慢性疾病:如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营养不良:蛋白質攝取不足、維生素缺乏。
    3. 內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
    4. 藥物副作用:部分藥物可能導致肌肉流失,如:皮質類固醇、質子泵抑製劑(PPI)、抗抑鬱藥等。

肌少症也會根據嚴重程度分類:

  • 前肌少症:僅有肌肉量減少,但肌力或身體功能尚未明顯下降。
  • 肌少症:除了肌肉量減少,還伴隨肌力下降或身體功能表現變差。
  • 嚴重肌少症:肌肉量、肌力、身體功能表現均明顯下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同時,可以利用下面一些簡單的方式自我檢測:

  1. 測量小腿圍:男性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可能表示肌肉量不足。
  2. 起立蹲下:從椅子上站起來再坐下,重複5次,若完成時間超過12秒,表示下肢肌肉力量不足。
  3. 走路速度速度測試:測量再平地行走6公尺所需的時間,若行走速度過慢,可能表示下肢肌肉力量不足。

二、肌少症的五大征兆

肌少症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增加跌倒、骨折、住院的風險,進而導致失能,甚至增加死亡率。可以藉由下方的五項,來簡單評估自己是否可能患有肌少症 (Stute& Frontera,2015):

  • 走路速度變慢:平地行走速度減慢,可能需要攙扶牆壁或家具。
  • 握力下降:握力測量結果低於標準值,拿取物品困難
  • 爬樓梯困難:爬樓梯容易氣喘吁吁,需要中途休息。
  • 從椅子站起困難:需要藉助扶手或外力才能站起來。
  • 容易疲勞:日常生活中進行活動時容易感覺到疲倦。

除了上述五大徵兆外,肌少症可能還會伴隨以下症狀:

  • 體重減輕:沒有刻意節食,體重卻持續下降。
  • 食欲不振:對於食物的興趣降低。
  • 骨質疏鬆:肌肉和骨骼是相輔相成的,肌肉流失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
  •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感染。

三、肌少症的成因

肌少症的成因複雜多樣。除了年齡增長這個顯而易見的因素外,還有許多內外在的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肌肉量的減少和力量的衰退。

內在因素

  • 荷爾蒙變化

    1. 生長激素:生長激素能促進肌肉生長,但隨著年齡生長,其分泌量會減少。
    2. 性激素:男性睪固酮、女性雌激素的減少會影響肌肉的合成和分解。
    3.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的激素,可以促進細胞生長和增值,特別是肌肉細胞,是維持肌肉質量和功能的重要因子。

    以下幾點也與IGF-1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 神經接合處改變:IGF-1能促進神經肌肉接合處的維持,當IGF-1水平降低時,神經效率下降,導致肌肉收縮力減弱。

  • 炎症反應:IGF-1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少蛋白質分解,當慢性炎症持續存在時,IGF-1的抗炎作用減弱,加速肌肉流失。

  • 細胞凋亡:IGF-1可以減少肌肉細胞的凋亡,促進肌肉細胞的生長,當IGF-1降低時,肌肉細胞的死亡速度加快,而新的肌肉細胞生長速度減慢。

  • 遺傳因素:部分人可能具有IGF-1基因的多型性,影響IGF-1的產生和作用,增加了罹患肌少症的風險。

  • 慢性疾病

    1. 心血管疾病:心臟功能不佳,導致肌肉組織供氧不足。
    2. 糖尿病:糖尿病會損害血管,影響肌肉營養的供應。
    3.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困難導致身體耗氧量增加,肌肉會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
    4. 癌症:癌症細胞消耗大量營養,導致肌肉蛋白分解加速。

外在因素

  • 生活型態

    1. 缺乏運動:長期缺乏運動或運動量不足,肌肉得不到充分刺激,容易萎縮。
    2. 营养不良:蛋白質、維生素D、礦物質攝取不足,影響肌肉合成。
    3. 長期臥床:因疾病或手術等原因長期臥床,肌肉會因缺乏使用而快速萎縮。

不同年齡層的肌少症

  • 年輕人:主要由不當減重、缺乏運動、營養不良等原因導致。
  • 中年人:主要由生活習慣不良、缺乏運動、壓力過大等原因導致。
  • 老年人:主要由生理老化、激素水平下降、慢性疾病原因導致。

四、肌少症的饮食对策

肌少症患者的飲食對肌肉修復與生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透過均衡的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可以有效改善肌肉流失的情況。

肌少症患者補充高蛋白絕對有幫助,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 優質蛋白質來源

    1. 動物性蛋白質:雞肉、魚肉、牛肉、乳製品、蛋。
    2. 植物性蛋白質:豆腐、豆類、豆漿、堅果等。
    3. 其他高蛋白飲食:蛋白粉、豆類(如豆腐、豆漿等)

該如何補充高蛋白飲食?

  1. 多樣化飲食:將蛋白質分散在三餐中,確保身體持續獲得所需胺基酸。
  2. 蛋白質飲品:若在飲食攝取不足,可考慮補充蛋白質飲品,但要注意選擇無添加糖、無乳糖的產品。
  3. 適量補充:過量攝取蛋白質可能增加腎臟負擔。
  • 碳水化合物

    1. 複雜性碳水化合物:全穀類、糙米、地瓜、全麥麵包,可以提供持久的能量。
    2. 避免過多精製糖:如冰糖、白砂糖、黑糖、紅糖,過多精製糖會導致血糖波動,不利於肌肉生長。
  • 脂肪

    1. 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魚油、堅果等,有助於維持賀爾蒙平衡。
    2. 限制飽和脂肪酸:過多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維生素與礦物質

    1. 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有助於肌肉和骨骼健康。
    2. 維生素B群:參與能量代謝,促進肌肉修復。
    3. 矿物質:鈣、鎂、鉀等,有助於維持肌肉功能。

飲食方式建議:

  •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攝取過多食物,增加身體負擔。
  • 多樣化飲食:攝取各種顏色的蔬果,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 烹調方式:多採用蒸、煮、烤等健康烹調方式

五、肌少症的运动处方

肌少症患者透過適當的運動訓練,可以有效改善肌肉量和力量,以下提供一些運動處方

肌少症運動處方的基本原則

  • 循序漸進:由低強度開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
  • 規律性:每週至少進行2-3次阻力訓練。
  • 多樣性:多變化的運動可以避免肌肉適應,持續刺激肌肉生長。
  • 專業指導:初學者建議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運動。

肌少症運動種類(Walters & Churchward,2017)

  • 阻力訓練

    1. 器械訓練:使用啞鈴、槓鈴、阻力帶等器械進行訓練,如握推、硬舉、深蹲。
    2. 自體重量訓練:利用身體重量進行訓練,如伏地挺身、引體向上、弓箭步等。
    3. 功能性訓練:模擬日常生活動作,如提重物、上下樓梯等。
  • 有氧運動

    1. 快走、慢跑: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身體耐力。
    2. 游泳、騎自行車:增加關節活動度,預防運動傷害。
  • 平衡訓練

    1. 太極、瑜珈:改善平衡感,降低跌倒風險。
    2. 單腳站立:訓練核心肌群和平衡能力。

而為什麼運動對肌少症患者來說很重要?

  • 刺激肌肉生長:阻力訓練可以刺激肌肉纖維增生,增加肌肉量。
  • 改善肌肉功能:運動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和協調性。
  • 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營養物質的運輸,促進肌肉修復。
  • 增強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

六、肌少症的诊断与检测

肌少症通常會出現在老年疾病中,若懷疑自己或家人罹患肌少症,建議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

肌少症應該看什麼科呢?

  • 全科医学科:全科医学科医师對於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經驗豐富,可以進行初步的評估。
  • 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醫師專精於功能評估和復健治療,可以針對肌少症進行更深入的評估和治療。
  • 老年医学科:老年醫學科醫師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對於肌少症診斷和治療有更深入的了解。
  • 新陈代谢科:若肌少症與其他代謝性疾病相關,可以考慮諮詢新陈代谢科醫師。

肌少症會進行哪些測試

  • 身體檢查

    1. 肌肉量評估:醫師會觸摸你的肌肉,評估肌肉的大小和硬度。
    2. 力量測試:測量你的握力、腿部力量等。
    3. 平衡測試:評估你的平衡感。
    4. 行走速度測試:測量你在平地行走的速度。
  • 儀器檢查

    1. 生物組抗分析(BIA):透過微弱電流測量身體的組成,包括肌肉量、脂肪量、水分等。
    2. 雙能量x射線吸收儀(DEXA):精準測量骨密度和身體組成,包括肌肉量。
    3. 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振造影(MRI):可更精確的評估肌肉量和脂肪分布,但費用較高,通常用於研究或特殊情況。
  • 血液檢查

    1. 基本代謝檢查:評估腎功能、肝功能、血糖等。
    2. 賀爾蒙檢測:檢測睪固銅、雌激素、生長激素等水平。
    3. 炎症指數:評估身體是否有慢性發炎反應。
    4. 营养素檢測:檢測維生素D、蛋白質等營養素的水平。

七、肌少症的预后与恢复

肌少症无法完全根治,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来改善。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自然会减少,但通过适当的饮食、运动和医疗介入,可以有效减缓甚至逆转肌少症的进程。

肌少症为什么可以改善?

  • 肌肉具有可塑性:肌肉组织会随着使用而增长,不使用则会萎缩。通过规律的运动,可以刺激肌肉生长,增加肌肉量。
  • 营养补充:提供身体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有助于肌肉修复和生长。
  • 医疗介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会开具药物或其他治疗,帮助改善肌肉功能。

影响恢复的因素

  • 年龄:年轻人恢复的速度通常较快。
  • 疾病状况:伴随的慢性疾病会影响恢复的速度。
  • 治疗的积极度:患者的配合度会影响治疗效果。
  • 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不吸烟、不饮酒,有助于恢复。

肌少症可能会带来哪些后遗症?

一般來說,40歲左右被認為是肌肉量开始明显减少的转折点,肌少症不仅影响行动能力,还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 功能障碍

    1. 行动不便:肌力下降导致行走困难、容易跌倒,影响日常生活。
    2. 活动力降低:日常生活起居、家務勞動等活動變得困難,生活品質下降。
    3. 骨骼脆弱:肌少症常伴隨骨質疏鬆,增加骨折风险。
  • 代谢异常

    1. 基础代谢率降低:肌少症患者肌肉量减少,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容易肥胖。
    2. 胰岛素抵抗: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3. 脂质异常: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
  • 心肺功能下降

    1. 心脏功能减弱:肌少症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减弱,增加心衰竭风险。
    2. 肺活量降低:影响呼吸功能,容易气喘。
  • 其他

    1. 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
    2. 心理问题:抑郁、焦虑等。

虽然肌少症无法完全逆转,但通过规律运动、均衡饮食,还是可以有效改善肌肉量和功能。不过改善肌少症需要长期坚持,通常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八、结论

肌少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老年人,年轻人也需要注意预防。及早发现、及早介入是预防及延缓恶化的关键。除了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外,建议定期进行肌肉量和力量的检测,尤其对中老年人或有慢性疾病患者。此外,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D,以及寻求专业运动指导,都能有效提升肌肉健康,远离肌少症的威胁,以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专业健康网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