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门到精通:四步掌握医学文献精读技巧
从入门到精通:四步掌握医学文献精读技巧
阅读医学文献是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很多人在面对全英文的专业文献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本文将分享一套系统化的精读方法,帮助读者从"看不懂"到"读懂",最终掌握文献的核心内容。
精读第一步:读通
首先,通读全文。遇到看不懂的单词不要着急,读不懂的句子不要着急,不知道整篇文章在讲什么也不要着急。反正先通读一遍,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
这一步的阅读方法可以参考泛读,主要是让自己对整篇文章有所把握,知道文章篇幅多长、自己到底有多少东西是不懂的。标记出自己不懂的词汇或者概念,在第二步时查找解决。
建议此轮阅读后,尝试用一两句话总结该文献的主要内容。
精读第二步:读顺
读完全篇后,回到开头,重新开始。对于上一步中标记的生涩概念或方法,查找相关资料初步了解。
同时对不懂的英语词汇查找解释。把词汇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域的专业名词,一类是文献写作的常用表达词语。分别整理成两张表,手写或 Excel 都可以。
把这两张表贴在自己随手可拿、抬头可见的地方,每次阅读文献都可以更新这两张表,每天都要不断回顾这些记录下来的单词。
精读第三步:读懂
概念和单词都查懂了以后,就可以开始通读句子和段落了。
先通读段落,然后思考作者在一个段落中,是怎么安排和分配句子的(据我的个人经验,歪果学者写论文套路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总分总和总分,连分总都是很少见)。
然后划分每个段落里的结构,哪一句是总体概括,哪一句是分论点,哪一句是证明分论点的证据。思考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因果,顺序,对比,并列,递进,转折,让步,举例还是条件?
把逻辑关系注解在段落旁边,然后总结出作者的套路。
建议此轮阅读时,边读边做笔记。文章的重点部分划线标注,对重要的数据也进行标记。这些不仅对精读这篇文章有帮助,日后再回顾的时候也能快速聚焦到重点。
精读第四步:读透
当你总结完所有段落的句子结构后,基本上,通篇就都能懂了。
回过头,看看作者是如何布局每一个段落的,段落之间首句和尾句之间是如何衔接的,作者是如何循序渐进地论述他的观点,又是如何用数据或文献例子论证他的观点的。
然后再一次通读全文,你会看到一篇和第一次通读全文时完全不同的文章。是不是很神奇!通读后再整理整篇文章中作者的思路和布局。
整个过程坚持下来,大概需要三四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精读不是简单地多看几遍,也不是单纯地查懂每个单词。更多的是思考文章的逻辑结构。
如果可能,还可以对阅读的几篇文献进行比较。有的文献提供了新的方法技术,有的则是补充改进或阐述讨论了研究结果及进展,还有的则是把前人的工作汇总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体系。通过对比,我们就更能发现一篇文献的真正价值。
批判式阅读
在阅读文献时,批判式阅读很重要。读一篇文献时,可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
- 该研究试图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最终结果是否解决?
- 有没有更简单合理的解决办法,为什么作者选择了该研究中的方法?
- 该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 文章的逻辑是否清楚,讨论是否合理?
医学文献的用词、句法和逻辑还是有一定规律和套路的,毕竟不是什么文学巨作,作者更重要的是表达出自己新颖的观点和理论,只要表达没有错误,许多描述句式基本都差不多,套路也不难。
读文献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掌握一套读文献的方法是每个入门科研的同学的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