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栗蔚:探索算力互联网,构建算力服务大市场
信通院栗蔚:探索算力互联网,构建算力服务大市场
算力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通过在互联网体系架构上增加算力标识、算力调度等功能并增强高性能传输协议,实现全网范围内异构算力的智能感知、实时发现和随需使用。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在“2025中国信通院深度观察报告会”上,详细阐述了算力互联网对算力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介绍了中国信通院在推动算力互联网方面的具体工作和进展。
算力互联网的定义与作用
算力互联网是互联网面向算力应用与调度需求进行能力增强和系统升级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其本质是通过在互联网体系架构上增加算力标识、算力调度等功能并增强高性能传输协议,实现全网范围内异构算力的智能感知、实时发现和随需使用,使计算任务及其相关数据可精准寻找相适应的算力资源并高效执行,形成算力标准化、服务化的大市场和算力相互连接、灵活调用的一张网。
算力互联网对算力产业的影响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认为算力互联网对我国算力产业发展将主要起到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一是有效解决算力分散,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算力互联网通过统一算力标识、弹性网络、算力调度等关键互联技术,强化了全网范围内异构算力的智能感知、实时发现和随需使用。北京、重庆和上海等地建设的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和大市场平台,促进供需,完成了40余次真实用户的调度需求,有效提升了并网算力资源利用率。
二是升级算力服务产业,普惠化
算力互联网通过根据用户需求精准匹配适当算力资源,并提供调度、适配等能力,摊平高性能算力使用成本,降低使用门槛,进一步升级算力服务产业,以云电脑、云游戏等消费级算力服务为例,在融合算力互联网随时、随地、随需的算网服务后,降低其使用门槛,为社会大众提供普惠化的算力体验,2024年消费级算力互联网服务用户数将突破6000万,形成千亿市场。
三是促进新兴产业+算力互联网
算力互联网助力形成产业竞合生态,各节点算力资源通过算力互联网广泛集聚,破除了企业间、产业间壁垒,实现跨组织边界的资源互补与共享。如通感算一体化所支撑的低空经济,在结合算力互联网升级后,通信网、导航网和。基于算力互联网将无人机互联进行农业遥感、Al识别、生态监测等活动,为精准管护提供稳定可靠的决策依据。
中国信通院推动算力互联网的具体工作
目前,在工信部的指导下,中国信通院按照“先互联、再成网、同步大市场”的总体思路,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算力互联互通工作
启动编制《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算力互联互通标准体系》等指导文件,为推动算力互联互通提供顶层设计规划和政策支持。同时推动建设升级国家、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体系,基于统一算力标识给每个算力资源一个身份证,定义标准协议接口适配算力资源,当前已实现算力资源入网入市覆盖31个省市,112家企业,20%的算力资源。
二是中国信通院综合多条技术路线,开展算力互联网体系探索研究
通过专家调研、技术攻关、行业研讨等方式,逐步构建《算力互联网体系架构1.0》,形成设施网络层、资源互联层以及应用服务层三层架构。并基于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体系工作基础,规划“1+M+N”算力互联网业务网,在北京、重庆、上海、苏州等省市,以及天翼云、移动云等行业企业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试点试验,推动算力互联,解决供需匹配,实现算力任务调度。
三是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组织编制《算力市场培育行动方案》,健全多层级统一算力服务市场体系,进一步提升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面向工业制造、大模型、科学计算等领域,参与“乘风杯”算力互联网创新实践活动,显著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与灵活性,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