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玄宗吃过席,李商隐遛过弯,中国最早的“公园”缘何在曲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玄宗吃过席,李商隐遛过弯,中国最早的“公园”缘何在曲江?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3730838_121470347

作为大型园林综合体,曲江在隋唐时期风光一时无两,集风光之美、人文之盛、园林之胜于一身,成为了隋唐时期首都长安城唯一的公共园林。包含了芙蓉园、杏园、慈恩寺、乐游原、青龙寺等多个景点在内的曲江,无论是富丽堂皇的皇家文化,还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宗教文化,抑或是风流潇洒的诗酒文化,都绽放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葩。今天,让我们跟随李令福教授的文章,一起来感受其中的故事和魅力。

唐长安城最具文化代表性的区域是曲江,有诗为证:“忆长安,二月时,更有曲江胜地,此来寒食佳期。”“忆长安,三月时,曲江竟日题诗。骏马金鞍无数,良辰美景追随。”“忆长安,四月时,南郊(芙蓉园)万乘旌旗。尝酎玉卮更献,含桃丝笼交驰。芳草落花无限,金张许史相随。”

为什么唐代的曲江会有如此魅力,能成为唐都长安的标志性区域呢?这是因为曲江园林景致优美、人文建筑壮观,为都城长安皇族、高官、进士、僧侣、学者与平民汇聚胜游之区,在唐都长安最有活力,成为盛唐文化的荟萃地。

曲江烟水杏园花——风光之美

盛唐的曲江是个泛称,具体说来,她是以曲江池为中心,由芙蓉园(芙蓉池)、杏园、慈恩寺(大雁塔)、乐游原、青龙寺等多个景点组成的大型园林文化区。位处唐长安城东南隅,相互连接成片,形成一个范围广大内容丰富的公共园林文化区(图1)。

图1.唐代曲江园林平面布局示意图

曲江池即今大唐芙蓉园周边地带,以水景著称,“曲江水满花千树”,烟水明媚,柳树成林,极富诗情画意。唐德宗时文人欧阳詹撰《曲江池记》认为“兹池者,其谓之雄焉,意有我皇唐须有此地以居之,有此地须有此池以毗之。”说天生大唐则必有长安城这样的城邑以成其都,有长安城则必有曲江池这样的池园来辅助其功,曲江池之于唐都长安就如同今日西湖之于杭州。传说唐著名画家李昭道的《曲江图》就有曲江风景的描绘(图2)。

图2. 传说唐著名画家李昭道的《曲江图》

芙蓉园也叫芙蓉苑,是隋唐皇家的禁苑。它位于曲江池南岸,即今天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周边地带(注意:今天的大唐芙蓉园与曲江池遗址公园刚好与唐代交换了位置)。芙蓉园规模巨大,《太平御览》记载其“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园中池称凤凰池或芙蓉池,池面芙蓉成片,画舸点点。池周竹林葱翠,杨柳垂条,香草铺地,繁花似锦。

杏园位于唐长安城通善坊,相当今大慈恩寺南大唐不夜城周边,位于曲江池西岸。每年春日,这里是“江头数顷杏花开”,“花满杏园千万树”;“十亩开金地,千林发杏花。映云犹误雪,照日欲成霞”。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东部,占半坊之地。“水竹森邃,为京都之最”,是林泉形胜之地,园林景致绝佳。青龙寺位于乐游原顶至南坡一带,“北枕高原,南望爽垲”,登眺绝胜,行坐见南山。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作《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在这里写出的。

盛唐时期,曲江的园林建筑达到最高境界。其园林风光无限,“曲江烟水杏园花”成为曲江园林的代表性景观,唐代进士考试中就有“春涨曲江池”与“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的题目,可见其影响。更有紫云楼雍容华贵,大雁塔高耸入云,环池建筑巧夺天工。曲江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致给唐都长安城带来了“自然山水都市”的风格。

举国胜游曲江头——人文之盛

唐代曲江具有公园的性质,不仅是园林风景区,而且是全体长安人共同参与的游览文化区,创造出崭新而又开放的盛唐文化。

首先说这里的皇家文化——“芙蓉园中看花”是皇家游宴的保留节目。春夏秋三季似乎都有游赏南苑的活动,尤其是在二、三、四这三个月中,更形成了基本固定的游赏日期。“六飞南幸芙蓉园,十里飘香入夹城”是杜牧的诗句,“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是杜甫的诗句,说的都是皇帝由夹城来芙蓉园赏花的景象。

图3.虢国夫人游春图

三节赐宴百官于曲江亭或乐游园,各部环曲江池作亭,由京兆尹负责赐宴,彩舟行觞,皇帝赐酒赠乐,赋诗作文,成一代盛典。百官游宴是曲江流饮的主体活动之一,在唐代曲江文化事业中承上启下,地位非同一般。唐玄宗经常在正月晦日、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三大节日赐宴百官,形成了三节赐宴的制度。

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曲江流饮——进士的曲江游宴活动被誉为唐代第一流人物的第一等风流事,成为千古美谈。“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进士文化是曲江文化交响乐中的美妙篇章。

慈恩寺是唯识宗的祖庭,青龙寺是密宗的传播中心,玄奘、惠果、空海这些佛学大师在曲江奏起宗教文化的最强音。

长安诗人学士,“寻春与探春,多绕曲江滨”,曲江成为唐代文人饮宴、游赏、赋诗的乐园。更有长安普通市民倾城而动,在中和、上巳、重阳等节日来曲江踏青、修禊、斗花、登高、赏菊,“曲江初碧草初青,万毂千蹄匝岸行。倾国妖姬云鬓重,薄徒公子雪衫轻”“争攀柳带千千手,间插花枝万万头”形成历史上有名的“丽人行”“少年行”,其声势更盛。市民的节俗文化与文人的诗酒文化雅俗共赏,交相辉映。

盛唐曲江的游赏活动趋于高潮,每年上巳节日与进士关宴之时,万民齐游曲江,其乐融融,蔚为壮观。唐人《剧谈录》记载:“上巳即赐宴臣僚,京兆府大陈筵席,长安、万年两县以雄盛相较,锦绣珍玩无所不施。百辟会于山亭,恩赐太常及教坊声乐。池中备彩舟数只,唯宰相、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士登焉。

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逼曲江大会,则先牒教坊请奏。上御紫云楼,垂帘观焉。时或拟作乐,则为之移日。……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填塞,莫可殚述。”长安城的皇帝、高官、进士、诗人、僧侣与平民汇聚胜游曲江各名胜园林,使曲江的性质大变,使之成为首都长安城唯一的公共园林,达到了她发展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不仅在古都西安发展史上空前绝后,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绝无仅有。

山水融合文化情——园林之胜

曲江文化源远流长,她兴于秦汉,成于隋而盛于唐,是中国古典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先河。唐代曲江园林建设达到了空前水平,我认为其独特的地方有以下五点。

图4.新建曲江池遗址公园

第一个特点是,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能充分而且巧妙地利用自然山水资源。

将原(乐游原)、池(芙蓉池、曲江池)、渠(黄渠、曲江)、泉(汉武泉)等山水景观贯穿于整个曲江风景区的建设之中,原地上登高揽胜,低洼处曲水流觞,错落有致,各有所长;配以芙蓉、杏林、柳衙、牡丹、红柿等观赏植物花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集大成者,被视作东方园林之母。

第二个特点是,有形的人工建筑与自然的园林美景通过人类文化的整合,能够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即建筑与园林、文化三者完成了统一。文化给山水带来了感情,文化给建筑赋予了灵魂,文化是园林的生命。

第三个特点是,曲江建筑在形式与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充满了异域风情。

芙蓉池东岸的凉堂就是采用来自西域拂林国的建筑技术,当时称作“自雨降温”法。曲江的众多酒楼中不仅有来自异域的胡姬侍酒,似乎还有西域胡人来曲江开办的酒馆。

第四个特点是,曲江园林文化区是唐都长安建筑上的特区。

有两个的特殊之处,一是曲江地区可以建楼,有众多的酒楼、妓楼,这突破了唐都长安普通里坊不能建楼的限制。二是曲江地区不允许市民修建家庙祠堂,已建成者也要搬出去。

第五个特点是,曲江园林风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多是皇家与政府主导,并出资建设而成的。

皇家禁苑芙蓉园由皇家出资并组织修建,曲江池畔的百官亭是由政府各机构比如宗正寺、尚书省等自己出资修建的。

唐代曲江是首都长安城所有市民的公共园林,具有了今天公园的性质,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也是最早的。唐代曲江公共园林的文化影响深远,明清学者总结关中有代表性的景色风物时,“曲江流饮”遂成为“关中八景”之一。

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1世纪,古老文明的发生地迎来重现辉煌的好时机。在曲江池原址上建设的大唐芙蓉园与大雁塔(慈恩寺)景区发展成为中国的5A级旅游景区,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城墙遗址公园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基本实现了对盛唐曲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显示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创新则体现了新世纪西安市重振汉唐雄风的时代精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