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插画家 鱈雲 的上色奥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插画家 鱈雲 的上色奥义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bilibili.com/read/cv40149109/

在绘画的世界里,上色技巧是每个插画师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来自日本的插画家鱈雲以其独特的上色方法,在业内享有盛誉。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鱈雲老师的上色奥义,从底涂到底色,从色域宽度到具体上色步骤,手把手教你掌握这些实用技巧。

底涂与底色:奠定画面基调的关键

鱈雲老师将左边称之为“底涂”,右侧则是“底色”,如果用“底色”的方式开始作画,会比直接在白纸上作画更容易把握配色,和整体的色调感觉,也更容易想象出最终成品会是什么样子。


那么如何画好底色呢?比如这个例子,是直接用橘子的固有色好?还是考虑环境因素后,前方是带有蓝色的背光面,所以直接画成蓝色的好?

鱈雲老师个人的话会选择用蓝色这个方案,因为如果画面元素很多的话,每个都用自己的固有色,那么画面会很杂乱,很难把握整体的氛围。

这里的两个橘子,一个是纯白色的“底涂”,一个是带有蓝色调的灰底,如果直接让你在纯白色的“底涂”上画带蓝的橙,是不是有点懵?感觉无从下手?但在这个蓝灰色“底涂”上,你可以用降低笔刷透明度的方式画固有色上去,解锁画带有蓝色调的橙色这个成就(绕口就对了)。在画图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先铺上灰色底涂,然后加上薄薄的固有色,就能轻松搞定看上去整体协调且有层次感的底色啦。

虽然这种方式能让画面更加和谐和统一,但是如果控制不好明度和鲜艳度,还是会影响到画面最终呈现的。这里做一个对比,高鲜艳度的底色(口误)会让画面显得更鲜明和有力量感,而采用更加柔和的底色(口误)方式,则更适合呈现自然平和的画面氛围。

而且这种差异会随着后续上色和加工更加凸显出来,高鲜艳度会让画面清晰和鲜艳,但一些区域却会显得单调,柔和的底色(o_o)能让画面更加协调,但重点区域的颜色会显得不够突出。具体使用哪种方式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喜好和目的了。

色域宽度:决定画面层次感的关键

如果你的画面出现“呆板”和“单调”的情况,这很可能是因为色域宽度不足造成的,如图所示,左图的亮色与暗色之间的差异明显大于右图,他们暗色区域的深度值其实差不多,但是亮色区域明显是左图会更加亮一点。重点在于,色域宽的画面,颜色过渡也会更加丰富。

如果出现了色域窄的情况,你可以尝试提高亮部的亮度、加深阴影的暗度和调整部分容易单调区域的色相和饱和度,这三种方式来解决。鱈雲老师会在底涂阶段就提前铺设较亮的颜色,来平衡掉这个缺陷。比如,图中衣服的白色区域和皮肤部分,底涂和最终完成效果差别其实不大,但是在衣服的深色部分和头发部分则有很大的变化,原因就在于为了不让画面压抑和失去层次感,会在底涂阶段把暗色的部分用上更亮的颜色。

实战演练:从底涂到完成的完整流程

这里来实操一下,在进行底涂时,首先将线稿图层降低透明度,使线稿显得更轻薄。用羽化值较大的大笔刷做大面积的渐变,做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后续才想起来要做渐变时,去破坏已经画好部分的色彩层次,导致画面不够流畅。然后做一些光照效果,和对暗部区域进行一些简单的铺色,让画面在底涂阶段就能传递出整体氛围感。

接着开始在底涂上上色,鱈雲老师建议从颜色鲜艳和饱和度高的部分开始。比如皮肤、头发或服装,先铺这些区域能快速确立画面的颜色基调,为其他区域上底色提供参考依据,如果从低饱和区域开始的话,可能会导致画面显得沉闷。

在高光和阴影等对比强烈的地方,增加更多颜色变化,这个环节可以使用吸管工具从底涂中吸取颜色,去填充各个区域,也能让过渡更加自然。此时无需过于追求细节,因为底色的目的是为了打好基础,像是颜色不够理想这类问题,可以稍后再去调整,关键是保持整体画面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在底色阶段,如果提前发现画面出现了“呆板”或“单调”的情况,要及时通过在暗淡区域增加高光,或在平淡部分叠加更多层次来解决。完成底涂上色后,画面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色彩框架,为后续的精细绘制提供便利。合理的底涂与底色不仅让绘制更加顺畅,也能提升画面的整体表现力。

本教程来自于老师的一系列课程的公开部分,如果你日语不错的话,可以从以下链接去继续学习

https://coloso.jp/products/illustrator-tarakumo-jp?utm_source=twitter&utm_medium=organic&utm_campaign=illustrator-tarakumo-jp_auto_all&utm_content=illust_illustrator-tarakumo-jp_instructor_240803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