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药材30:被低估的牡丹皮
经方药材30:被低估的牡丹皮
牡丹皮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功效和应用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本文将从牡丹皮的功效、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以及采购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这味被低估的中药材。
牡丹皮的功效
在《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第二十八讲“清热凉血药”中,对牡丹皮的功效有如下总结:
主要用于血分的热证:这是因为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温病治疗中,到了血分阶段,需要凉血、散血,而散血就是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可用于治疗妇女的瘀血痛经、闭经,癥瘕积聚以及其他各科的瘀血病证。
退虚热:特别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的阴虚发热证,以及一般的肾阴虚内热证。
治疗疮痈肿毒:对于疮痈红肿热痛,牡丹皮能针对其中的血热瘀滞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牡丹皮在经方中的应用
在通行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牡丹皮主要出现在肾气丸、温经汤、大黄牡丹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等方剂中。而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牡丹皮的应用更为广泛,特别是在温病治疗中,有多个方剂涉及牡丹皮。
例如,在“温病脉证并治”篇中,就有六个方子涉及牡丹皮,包括:
- 春温的“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
- 冬温的“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
- 风温的“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
- 风温头不痛的“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
- 湿温的“猪苓加黄连牡丹汤”
- 百合地黄牡丹半夏茯苓汤
此外,桂林古本中还记载了用于燥邪乘肝的“黄芩牡丹栝蒌半夏枳实汤”和风邪乘肺流于大肠的“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
在桂林古本的“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中,还记载了两个脏结方,即肝脏结实证方和肺脏结实证方,这两个方子在当前的后疫情时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牡丹皮的采购注意事项
牡丹皮有连丹皮(又称原丹皮)和刮丹皮(又称粉丹皮)之分。根据《中国药典》的描述,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工方式不同,但化学成分上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在选择时不需要过分纠结。
关于牡丹皮的质量判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结晶情况:牡丹皮久置后会析出丹皮酚结晶,传统上认为能够析霜的药材质量更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熏硫处理和不当贮藏都可能导致结晶减少。
产地:根据《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的记载,安徽凤凰山的“凤丹皮”质量最佳,四川垫江的“川丹皮”质量也较好,而甘肃、陕西产的“西丹皮”质量相对较次。
外观特征:优质的牡丹皮应条粗长、无木心、皮厚,断面粉白色、粉性足,香气浓郁。
结语
牡丹皮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功效和应用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牡丹皮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使用时,建议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指导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