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人像摄影虚化效果完全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人像摄影虚化效果完全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canon.com.cn/special/canon_portrait/16.html?ivk_sa=1024609w

在人像摄影中,虚化效果是创造氛围和突出主体的重要手段。而虚化效果的强弱,与镜头的焦距、光圈的明亮程度以及拍摄距离密切相关。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拍测试,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控虚化效果。

理论基础: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对虚化的影响

在人像摄影时,背景虚化效果受到所使用镜头的焦距、光圈的明亮程度(光圈值)以及拍摄距离(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的密切影响。当使用镜头的光圈值不变时,焦距越长,则越容易发生背景虚化现象。当然,如果焦距相同,则光圈越明亮的镜头越容易产生虚化效果。另外,背景虚化程度还会随着拍摄距离的不同发生变化。拍摄距离越短,越靠近拍摄,虚化效果就越大。因此,若想得到大幅的虚化效果就应该选择最近拍摄距离较短、光圈较明亮、焦距较长的镜头。只是在进行人像摄影时,先决定镜头焦距,构图完成后拍摄距离也就固定了,所以在掌握更长、更近、更明亮的这一虚化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把握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

实用指南:焦距与拍摄距离的关系

为了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把握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下表列出了具有代表性的5种构图时所需的拍摄距离:

焦距
脸部特写
胸部以上特写
上半身
膝部以上
全身
16mm(约10mm)
※1
约35厘米
约50厘米
约70厘米
约1米
24mm(约15mm)
※2
约55厘米
约70厘米
约1米
约1.4米
35mm(约22mm)
约45厘米
约60厘米
约80厘米
约1.25米
约1.85米
50mm(约31mm)
约55厘米
约80厘米
约1.1米
约1.80米
约2.6米
85mm(约53mm)
约1米
约1.4米
约1.9米
约3.1米
约4.5米
100mm(约63mm)
约1.15米
约1.7米
约2.3米
约3.7米
约5.1米
135mm(约84mm)
约1.5米
约2.15米
约3米
约4.6米
约6.9米
200mm(约125mm)
约1.95米
约3米
约4.1米
约6.8米
约9.95米

※1:小于拍摄时使用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不能拍摄。
※2: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括号内表示在相同条件下使用APS-C规格相机拍摄时需要的镜头焦距。

实拍测试:不同焦距下的虚化效果

为了直观展示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值对虚化效果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以下实拍测试:

16mm焦距虚化效果测试

即使是被认为难以产生虚化效果的广角镜头,在光圈足够大、拍摄距离较近,被摄体和背景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在最大光圈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景深。光圈在F4左右时背景已经显得比较清晰。从图片的效果来看,到F5.6为止还能感觉到一定的虚化效果,更小光圈拍摄的图像就类似于泛焦效果了。如果背景和被拍摄者再靠近一些,开始能够感觉到虚化的光圈值还会更小,也许在F4左右都很难拍摄出虚化效果。

35mm焦距虚化效果测试

焦距变为35mm之后,虽然仍是广角镜头,但是景深还是变小不少。光圈为F2.8时的虚化效果比16mm时要大,从图例中感觉到的虚化的类似于使用50mm镜头拍摄时F4和F5.6之间的虚化效果。与16mm镜头相比视角发生了变化,虚化的效果和50mm镜头比较类似,但是因为视角的差异,照片的印象也稍有不同。

50mm焦距虚化效果测试

焦距增长到50mm之后,虚化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和16mm以及35mm镜头的成像氛围明显不同。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收缩光圈时,即使光圈缩小到F22,景深还是较小,让背景始终没有泛焦效果。使用广角镜头时想要虚化背景很困难,而在使用焦距50mm以上的镜头时则很难以拍出照片整体都合焦的泛焦效果。拍摄者应该理解镜头特性的差异,在适当场合使用适当镜头,让它们能够自然发挥出各自的性能。

85mm焦距虚化效果测试

85mm已经属于中远摄镜头的领域,其成像和50mm镜头有着较大差异。就像是有一个肉眼不可见的分界线,把两者区别开来。景深很小,F2.8时针对眼部合焦,头发前部的一部分已经被虚化,手臂也有很明显的虚化。而使用50mm镜头时,颈部和头发前面的蓬松部分都在景深之内,显然差距是较大的。

135mm焦距虚化效果测试

虚化效果和85mm镜头比较近似,但是视角变得更窄,所以照片给人的印象也有些差异。拍摄距离较长,比起使用85mm镜头时更加容易控制焦点。虽然这样的拍摄距离还不至于只要针对脸部整体进行对焦就大功告成,但是比起85mm镜头来,对于焦点的控制要求不那么严格。虚化大小看上去大了一圈,虚化的效果也具有远摄镜头才有的气氛。被拍摄者和背景的分离更加明确,使得被拍摄者整体都在画面中突显出来。

200mm焦距虚化效果测试

200mm焦距时实际上对虚化起到主要支配作用的是镜头的焦距,将光圈从F2.8缩小到F4,虚化效果也没有使用其他焦距的镜头时那样明显的变化。即使将光圈收缩到F22,也不可能拍摄出整体合焦的泛焦照片。拍摄距离相应变长,所以不仅是脸,被拍摄者全身都处于同一个合焦面内,即使使用F2.8拍摄,身体其他部分也都位于合焦范围内。脸部各个部位之间没有合焦点位置的差异,不管是对睫毛还是对鼻子进行对焦,合焦面基本是统一的。

实拍总结:虚化效果的影响因素

实拍测试与数据相符,拍摄者还需要注意背景距离和色彩。焦距、拍摄距离、光圈值和虚化的关系可以算出。但是,实际上拍摄起来就会发现背景的形状和颜色也会左右整张照片给人的印象,所以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另外,被拍摄者和背景之间的距离也和虚化有关。如果想要较大地虚化背景,应该尽可能使用焦距长、大光圈的镜头,同时还应该慎重选择背景的色调和形状。为了增强虚化的氛围,可以尝试着在虚化中加入高光部分,它能让整张照片看起来更加明快,更有利于利用虚化效果。从控制合焦点位置的角度出发,使用比最大光圈收缩几级的光圈拍摄,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拍摄起来比较不容易失败。然而,镜头的光圈值会给虚化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使用最大光圈附近的光圈值拍摄是获得较强虚化的基本原则。镜头焦距越短,虚化就越容易直接受到光圈值的影响,在使用这样的镜头时哪怕收缩一级光圈也会带来明显差异。而使用远摄镜头主要是利用长焦距拍出虚化效果。但是,多用于拍摄人像的50-85mm焦距的镜头实质上是光圈值支配着虚化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