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口腔修复与义齿选择,松江医师提醒:这些需注意
老年人的口腔修复与义齿选择,松江医师提醒:这些需注意
随着年龄增长,全身都在“变老”,口腔也会发生形态和生理方面的退化。口腔健康往往是一个被老年朋友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健康问题,牙齿的缺失、磨损、松动等,不仅影响咀嚼功能,更与营养摄入、生活质量乃至全身健康紧密相连。那么,老年人在口腔修复与义齿的选择上,应该如何科学应对呢?
义齿就是人们常说的“假牙”,分为可摘与固定两种。固定义齿是不能由患者自己取戴的,而可摘义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活动假牙”,是可以由患者方便地取戴。老年人牙齿缺失后要及时修复,以维持牙列完整,恢复口腔基本功能。根据缺牙间隙的大小,位置和有没有邻牙来决定修复缺失牙齿的方法。
目前,修复缺失牙的方法有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种植修复。最佳的镶牙时间,一般建议在拔牙后的3个月。活动修复又叫可摘义齿,是指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假牙。无论是局部或全口,都是一种常见的经典、广泛使用的修复缺失牙的方式;固定修复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修复的方法;而种植修复是将种植体植入到颌骨内,可支持冠、固定桥或义齿。老年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口腔健康情况、经济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初戴假牙后,可能有黏膜压痛现象,甚至出现黏膜溃疡,应复诊修改,如不能及时复诊,可暂时不戴,取下假牙放于冷水中。但在复诊前数小时必须戴上假牙,以便能准确找出压痛点,便于修改。初戴假牙时口内常有异物感、唾液增多、恶心、呕吐、发音不清、咀嚼不便等都属于正常现象,只要坚持戴用,以上症状便可逐渐消失。在饭后建议老年朋友,取下假牙清洗干净后再戴上,以免食物残渣沉积于假牙上。睡前应取下假牙,用牙膏或肥皂水刷洗干净,置于冷水中,但不要用开水、消毒剂浸泡。最后,建议使用假牙后,每隔半年至一年到医院复诊检查一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支持组织的健康。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