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汪精卫曾力主抗日,却叛国投敌当大汉奸,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汪精卫曾力主抗日,却叛国投敌当大汉奸,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S0S5UD055692A8.html

汪精卫,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存在。从曾经力主抗日的国民政府要员,到最终叛国投敌的大汉奸,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揭示汪精卫人生轨迹的重大转折。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陈友仁建议政府采取对日绝交方针,没想到却在南京中政会上遭到激烈抨击,最终导致其与行政院长孙科的集体辞职。

1932年1月28日,蒋介石主持会议,批准孙科辞职,选任汪兆铭为行政院长,批准立法院长张继辞职,选任孙科为立法院长。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汪精卫履新的第一天,驻上海日军海军陆战队在鲛岛大佐指挥下,以20余辆装甲车开路,分三路向闸北进攻,稍后更是在数十架飞机狂轰滥炸支援下,向北站、江湾、吴淞等地进攻,兵锋直指南京。

形势如此危机,以至于国民政府两日后就迁都洛阳,正是在洛阳,汪精卫发表了其著名的国是主张,“……所以同时并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军事上抵抗,外交上交涉,翼不失领土,不丧主权。……”然而,掌握兵权的蒋介石正在江西忙着第四次“剿共”,根本无暇“一面抵抗”,尽管他在“九一八”之后即通电全国,表露其“抗日之决心”,并紧急调派精锐第五军增援淞沪,还制定了《全国防御计划》,将全国分为五个防区,但实际上也只是做做样子。

汪精卫眼看指望蒋介石无望,随即将希望寄托到了拥兵百万的张学良身上,不料张学良面对汪精卫派来的使者,却答复自己要执行中央的既定方针,若要出兵,每月需付兵饷500万。在这种情况下,亲汪精卫的上海守军蔡廷锴在与近20万日军相持33天,付出了重大伤亡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出上海。眼看着“一面抵抗”的主张失败,汪精卫又寄希望“一面交涉”,不料5月初南京政府即与日本代表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签署了《淞沪停战协定》,这让汪精卫在国人面前彻底食言。

就在协定签署前,发生了反日志士尹奉吉刺杀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事件。汪精卫自觉羞愧,随即前往庐山与蒋介石商量对策,又飞抵北平会晤国际联盟调查团团长李顿。同时,他又计划敦促张学良做好应对外交压力的准备,不料空等四天,连张学良面都没见到。此时,热河前线告急,情急之下的汪精卫发表通电,逼迫张学良进兵热河,不料却被其暗示他无权指挥军队。

由于热河关系30万东北义勇军的军援运输生命线,不能有失,所以汪精卫早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就计划将山西驻军开往热河,然而却遭到张学良强烈反对。所以在此形势危难之际,他亲往北平劝张学良调兵去热河以抵抗日军。但当时驻守热河的军阀汤玉麟是张学良父辈,他不但不允许张学良部进入热河,而且已有降日倾向。蒋介石也曾建议张学良迅速解决掉汤,但计划泄露,为避免内讧,张学良只能暂时将部队部署在热河外围。

眼见这种情况,汪精卫也走投无路,只能请蒋介石回南京主持局面,蒋却对其避而不见,这一系列情况终于惹怒了汪精卫。于是,他于1932年8月5日提出辞职,要求蒋介石“大驾回京”,主持政务。如此一来,全国哗然,张学良随即在北平发表声泪俱下的讲话,将东北沦陷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并请求汪精卫不要辞职。汪精卫不为所动,于8月8日再度请辞,并直接对张学良提出指责,张随即加以反驳。

汪精卫请辞后,便称病不出,“中央政局”已陷入无政府状态,国民党中常会接到汪精卫辞呈后,立即复电请其收回主意,并决定派何应钦赴沪挽留,蒋介石也致电挽留。不料,随后东北军将领和宋哲元等北方将领五十七人公开发表宣言,誓与张学良共进退,将汪精卫逼入绝境。在此情况下,8月22日中常会决定接受了汪精卫辞呈,汪随即出国。此后,汪精卫便认为中国军人不足恃,战则必败。在遭遇了一次次抵抗失败和主政挫折后,曾力主抗日的汪精卫,终于完全改变立场,最终在日本“梅计划”劝降之下,走上了叛国投敌的不归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