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构建全域中小学工程教育格局
无锡:构建全域中小学工程教育格局
近日,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名单公布,江苏共10个案例入选。其中,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构建全域中小学工程教育格局"案例尤为引人注目,该案例入选"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基层发展活力"类别。
全国首倡,历时多年形成系统经验
无锡中小学工程教育探索始于2012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作为域内先行典范,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进行学分统整,构建了包括工程科学创新、桥梁工程在内的近10门工程教育类课程。2017年,无锡10多所中小学开设工程类校本课程群,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无锡召开全省专题会议,推介无锡工程教育经验。2021年,无锡组织"普通高中工程教育太湖论坛",发布"工程教育无锡宣言"。
无锡按"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思路,在对全市中小学工程教育进行总体部署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探索。2024年,教育部校外监管司科学教育专报呈现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无锡方案,王嘉毅副部长批示:无锡高度重视工程教育,可跟踪、总结、提炼并加以推广。
工程教育课堂掠影:无锡市第一中学工程教育课堂
"前瞻设计+基层创新+协同行动"的创新推进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顶层设计勾画中小学工程教育全局图景。政府主导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从课程体系等7个维度进行整体部署,各市(县)区同步出台配套文件,构建各部门齐抓共管、有效联动、全流程覆盖的工作格局。市教育局分解细则并提出5大行动15条举措,打造示范教育基地、实验室、优质课程和重点学校,构建无锡特色工程教育生态。成立领导小组和发展中心,统筹协调全市工程教育工作,建立"双月报"制度和动态监测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实施"优秀工科教师"计划,引进高素质工科人才担任教师,开展"十百千"师资培养行动,联合一流工科院校研修,累计培育教师超3000人次。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基层创新激发中小学工程教育实践活力。一是自主开发校本化课程体系,围绕地方产业需求,开发10大课程群、142门课程,构建全学段贯通式课程图谱;二是探索工程教育典型学习方式,设立工程教育专向课题,鼓励项目孵化、CDIO等学习方式,立项省级和市级课题、项目共169项;三是高水平工程教育场馆建设打造多维学习空间,建设"1+8+X"工程教育实验室,形成课内外、校内外联通的学习场景;四是组建中小学工程教育专家资源库,吸纳卓越工程师和科学家担任校外辅导员或副校长,赋能中小学工程教育。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协同行动拓宽中小学工程教育实施渠道。一是探索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协同育人模式,成立"01工程班"、少年科学院等载体,组建校际和区域联盟,实现大中小"一生一案"贯通培养;二是构建"双高"协同育人机制,推动高中与高校合作,共建实验室和工程班,实现中小学与高校育人双赢;三是开设工程教育"社会大课堂",选设30个校外实践基地,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创新工程教育活动形式,将课堂延伸至车间和实验室。
工程教育课堂掠影:无锡市尚贤万科小学工程教育课堂
提升学生工程报国志趣,形成无锡教育新品牌
目前,无锡工程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生的工程素养不断强化,工程学习志趣不断提升,"纵向贯通、横向联通、衔接有序"的全域中小学工程教育格局逐渐形成。
2024年,无锡全域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并担任第12协同组组长单位,面向5省推广经验。辐射西部,对接兰州共同研究并推广经验,并受邀在全国20余省市开设报告5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