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幻创作竟带来超800亿市场,科幻小说如何落地成“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幻创作竟带来超800亿市场,科幻小说如何落地成“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34551.html

今年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2》的热映,让人们再次看到中国科幻影视产业的强劲势头。加上电视剧《三体》的热播、周边衍生产品的大卖,也引发了各界对中国科幻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

“2022年,我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877.5亿元,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我国科幻产业发展有不少新亮点,产业更加集聚、业态更加丰富、前景更加广阔。”5月30日,在2023年中国科幻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科普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王挺说。

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成功闭幕

10月22日夜,随着成都科幻馆星云穹顶最后一束光射向遥远的宇宙星空,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被永远定格在成都星空。在灯光与星光的触而未及、相映生辉中,这一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文化主题活动,以一种极富未来感的方式落幕。

一群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一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呈现浓郁未来气息的城市,共同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幻盛筵。当中国作品再度问鼎“雨果奖”,当科幻大奖“天问奖”发布,当200多场主题沙龙、主题展览相继展开,基于科学对未来的想象被点燃,一颗颗面向未来的希望种子被种下;当科幻大会历史上首届产业发展峰会召开,当21个科幻产业项目现场签约,当多个促进中国乃至全球科幻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积极推进,产业的新赛道被打开,科幻的价值在“科幻”之外沸腾。而大会主题词“共生”,更在这个“未来”扑面而来的时代节点上,令人万般咀嚼——“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词汇,在“未来”背景下愈显厚重。

这从另一个角度力证科幻的世界通用性。科幻的意义不仅激发人们从文学的域度、技术的角度探索未知,也促使人们基于现实的反思对未来进行宏大的整体考量。在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科幻世界里,中国的科幻故事、科幻英雄不能缺席,而当中国对于未来的想象被更多人了解,有关“未来”的“中国故事”也将产生更大影响力。

科幻创作进入利好时代

当前,中国科幻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数字技术赋能科幻阅读产业效能凸显,数字阅读总营收规模为13.7亿元,首次超过纸质阅读。科幻院线电影票房实现平稳增长,占年度总票房前10名的4个席位,IP改编成为主要内容来源;微短剧、中短视频等科幻影视新业态表现活跃,科幻题材网络电影的份额比例有所提升。科幻手游市场占比提高,本土科幻游戏海外市场表现良好。国创二次元科幻IP走向成熟,增长势头强劲。主题乐园科幻游乐项目占据科幻文旅产业的主要市场份额,以国产科幻IP为核心打造的科幻主题公园有望成为新增长极。部分景区依托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糅合科幻、科普、研学等元素,打造体验项目,逐步展露发展潜力。

中国科幻产业蓬勃发展,从文学到影视均呈现井喷态势。谁在为科幻买单?“我们调查发现,近5年来,21岁至40岁群体是科幻产品和消费的主力,其中超过30%人群的相关消费超过1000元。”谈及消费行为与意愿,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玲表示,受访者更愿意为科幻影视作品的科技想象力和独特视效买单,近七成受访者购买过科幻衍生品,产品创意和关联IP的吸引力是促成购买行为的主要驱动力。

从供给端看,一些顶流IP仍占据了产业核心。“以科幻阅读为例,科幻产业的头部效应显著,微信读书相关榜单显示,中国科幻阅读市场的主体仍以刘慈欣这样的头部作家的经典科幻作品为主,新书市场则是国外译介作品的主场。”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李红林说。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峰指出,科幻是超脱于现有科学原理的巨大想象,能够引领新技术革命以及中国电影工业的升级换代。科幻产业已成为文旅和科技融合的一个核心交界地带。在科幻内容创作方面,科幻的发展不应局限在关注超级大电影上,应以内容为王,创作更多爆款作品,推动科幻产业全面均衡发展。“未来科幻创作的主题可能会更侧重机器、科技和人类之间的伦理问题,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思考。”陈少峰建议。

顶层设计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扶持国产科幻电影的10条政策措施;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近年来,北京、成都、重庆、深圳等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科幻之城,积极探索科幻产业化道路,中国科幻迎来又快又好发展的时代。

蓄力前行 中国科幻未来可期

不少专家认为,“流浪地球”系列影片的成功,证明国内外电影市场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科幻电影有客观需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市场的进一步繁荣,中国科幻有机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姬少亭认为,近年来,国家对国产科幻电影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在政策上也给予了诸多支持。如果进一步细化落实政策,将大大增加资本投入的意愿和信心,促进行业发展。

有专家建议,加快健全完善电影评估体系,构建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和市场认可相统一的电影作品评价机制,营造积极健康的电影舆论环境,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金韶在《科幻产业发展正当时》一文中建议,建立由政府资金、产业基金、创投基金组成的多元投融资体系,为科幻文化和科技企业提供便捷融资渠道。还有人建议,完善科幻电影的投融资风险保障机制,健全科幻电影信用担保体系,为资方提供一定的利润担保。

在科幻作品的衍生品开发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创新。科幻作品存在许多生活中不存在的创造性元素,具有极高的衍生品开发价值。而目前中国科幻电影的成本回收主要靠票房和广告,下一步需要加强对产品衍生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建立一套完整的衍生品开发产业链。

“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培育创新人才亟须把想象力教育作为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国内科幻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但科幻人才一直供不应求。”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说。

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展科幻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适合的高校设置科幻文学学位,支持组建科幻社团、创办科幻刊物、举办科幻创意训练营等活动,启蒙、培养科幻人才。搭建科技工作者和科幻创作者的沟通交流平台,引进国内外科幻领域领军人才等。

科学幻想的风筝从来不漫无目的地巡游,其线索牵引联结着与科学、与时代、与世界的对话。张智华等专家认为,中国科幻要“走出去”,仍要竭力保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优势,用中国话语构筑中国叙事。

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网,红星新闻,经济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