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儿无女,疾病缠身的张桂梅,一心托举大山女孩免费读书
无儿无女,疾病缠身的张桂梅,一心托举大山女孩免费读书
在云南省丽江华坪县,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这所学校由张桂梅校长创办,她用自己的一生,托举起大山里女孩们的读书梦。
今天是教师节,你还记得学生生涯最难忘记的那位老师吗?
在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大概这所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都不会忘了她们的老师,她们的校长——张桂梅。
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建成,张桂梅担任校长。
在华坪女子高中建成之前,张桂梅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劳模证明、报纸报道和种种获奖资料上街募捐,却被人说“好手好脚不干活,戴个眼镜出来骗人”。
如今,年过六旬的她,孑然一身,没有子女亦无“家庭”,栖身之处也不过是学生宿舍里的那一架铁床。
但她却坚定地告诉孩子们: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姑娘们,起床喽!”
“快一点,再快一点,还有两分钟上课了!”
“跑起来,都跑起来!”
天还没亮,张桂梅的声音通过手中的喇叭传出,华坪女子高中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清晨6点,各间教室里准时响起了整齐的读书声。
在华坪女子高中,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剪短发,最长不能超过肩膀,这样洗头既能节约水,更能节省时间。
每天午饭时,张桂梅都要在食堂督促学生们吃午饭,她给学生们从排队打饭到洗好碗的整个用餐时间只有10分钟。
周末,学生们的休息时间,只有3个小时。
张桂梅想要她们把时间都留给学习,女孩儿们时常都在奔跑,从宿舍跑到教室,从教室跑到食堂,从食堂再跑回教室。
和城里的孩子相比,许多来华坪女子高中的女孩儿,基础比较差,高中3年,得补上小学、初中的所有知识。
每天清晨5点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从教室到食堂不许超过3分钟……在华坪女子高中,每一件事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精确到分钟。
“吃饭让她们快一点,走路快一点,干什么都是快一点,节约一点时间算一点。我们的时间太紧了,只能这样了,多背一个单词算一个单词,多弄一题算一题。”
大山里的女孩儿,在和时间赛跑。
每天,在学生们起床之前,张桂梅都要先在教学楼上上下下走一圈。
“这个地方蛇多。”
华坪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隶属于丽江市,东与四川省攀枝花市接壤,南与楚雄州大姚县、永仁县隔江相望,西与丽江市永胜县交界,北与宁蒗彝族自治县相连,是滇西入川的必经之地。
华坪县境属滇西北山原区,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
建在半山腰上的华坪女子高中,经常会看到蛇虫鼠蚁,一些小动物不危害生命,驱赶即可,张桂梅最担心的是眼镜蛇,要是哪位学生被咬一口,当地救不了,要去攀枝花,路途不近,人可能在路上就没了。
“我先跑一圈,把灯打开,就算有蛇它也跑了。”
“我六七十岁的人,咬了就算了,我总是要走的。”
每年的高考对于张桂梅和整个学校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张桂梅一年中最紧张的日子。
从2011年第一届高考生开始,张桂梅每年都会送考,14年来从不缺席。每次,目送着孩子们步入考场,等在外面的她,收起了刚刚安抚学生的故作轻松,露出了焦灼的表情。
“高考比我的生命还重要。”
对于张桂梅来说,高考,解决了女孩儿的命运问题,改变了女孩儿生活轨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一家三代人的问题——“救一个,就是救三代”,打破从“贫困女孩”到“贫困母亲”再到“贫困下一代”的恶性循环。
2011年,华坪女子高中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69人,综合上线率达100%;
2019年,华坪女子高中共有118名学生参加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
2020年,华坪女子高中共有159人参加高考,150人考上本科;
……
建校16年来,张桂梅和她的老师们,将20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儿送入了大学校园。
而每当高考结束,学生们回到学校,收拾东西准备离校,张桂梅从来都是“躲”在三楼的教室里,从窗户默默地注视着孩子们离去。
华坪女子高中历来都没有告别仪式。
“不想孩子们悲伤地离开学校,我不要她们的这些眼泪,我要的是他们信心满怀地走向另外一个目标。”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75年12月支边来到云南大理。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癌症去世,痛失挚爱的她为了走出伤痛,于第二年离开大理来到华坪县,成为当地民族中学的一名教师。
来到民族中学不久,张桂梅就发现,学校里不仅女学生少,还时不时有女孩儿从课堂“消失”。等她跑进大山女孩儿的家里,才得知,女孩儿已经让家人给嫁出去了。
2001年,华坪县人民政府与华侨基金会联合创办华坪县儿童福利院,也就是今天的儿童之家。张桂梅义务担任儿童福利院的院长,从此成了136个孩子的妈妈。
而福利院门口,时常有健康的女婴被遗弃……
“如果妈妈有知识,她不会丢弃女孩儿,也不会让女孩儿在16、17的年纪去嫁人。”
正是民族中学和儿童之家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
从2002年起,张桂梅就在为这个“疯狂”的想法奔走。
在2002至2007年的5年时间里,张桂梅每逢寒暑假便四处奔波筹资,然而数年努力仅筹集到一万元,这笔款项与创办学校所需的巨额资金相去甚远。
就在她要放弃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时一位女记者拉着张桂梅说:“你用手摸摸你的裤子。”张桂梅一摸,一个大洞,自己根本没有发现。女记者说,下午散会了我来接你,我问问你的事情。
第二天,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让许多人都知道了,云南大山里的一位女老师想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2008年8月,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捐助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建成,9月正式开学。
还在民族中学的时候,张桂梅就“戒肉”了,省下来的钱都给了学生,“两顿肉够他们一星期的伙食费。”
在华坪女子高中,学杂费、住宿费、课本和课外辅导书、校服……都是免费的。即使再困难,张桂梅也没让孩子们用过旧书,在大山里呆久了,她知道其实家里贫困的孩子内心是很敏感的。
为孩子们操劳了十几年,张桂梅的健康状况日渐恶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严重骨质疏松、神经鞘瘤、骨瘤、肺气肿……她身患20几种疾病,每天吃的药都有一大把。
2014年,因为胳膊疼得很难抬起来,张桂梅不得不告别了讲台,转而承担起学校的后勤工作。
她,既是校长,也是保安。
她喇叭不离手,每天清晨,学生们在她的呼喊中起床,每天夜里,学生们在她的督促下就寝;
她强忍病痛,一遍一遍上楼下楼检查校园的水电安全;
她不顾安危,为学生们驱赶校内的蛇虫;
……
她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大山里的女孩儿。
如今,许多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华坪县。
华坪女子高中,改变了她们的命运,她们也希望自己能像张桂梅一样,为大山里的女孩儿尽自己的一份力,希望有更多的她们,也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她们家庭的命运。
星星之火,就这样有了传递。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三农群英汇》 20210104 乡村振兴人物榜展播——张桂梅
[2] 成为张桂梅
[3] 听张桂梅讲张桂梅
[4] 电影引发巨大争议,真实的张桂梅是什么样的?
[5] 记者为张桂梅高兴,她却说:今年是最难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