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2024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英)詹姆斯·拉文(主编)《牛津全球书籍史》(活字文化&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文化):活字文化在2024年年底推出的重要译著。尽管各章作者各异,但都是之于书籍史与阅读文化史领域的优秀学者。这部关于全球书籍史的合著性作品,也有着清晰的整体性架构与明确而聚焦的书写问题意识,足足五百页的厚重篇幅,为我们呈现了全球人类文明发展史进程中的书籍演化与变迁历史;加之众多兼具史料与艺术价值的精美资料性插图,非常值得收藏和细读。尽管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学术普及性作品,它在强调叙事性的故事化书写、观照书籍的社会文化史与社会生活史价值,以及开拓书籍的多元形态与形式理解等方面,均具有不俗而值得参考的学术价值。
高毅《法兰西风格》(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长期求学和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法国史学者高毅在其上世纪80年代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以法国大革命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史研究专著的最新修订再版,也是本书自1991年初版之后、在国内问世的第三个版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本书可能在学术规范性、史料丰富与详实程度、以及一手语言(法语)史料的梳理运用上均有一定欠缺,但上海书店出版社的新锐学术品牌“也人”在此时推出本书再版,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重要现实意义——一是在社会文化史与新文化史研究在国内均已有一定声色的情况下,跟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的概念史、思想史和政治文化史的相关论著形成呼应,重新打通传统政治史研究与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之间的交汇与融合,为相关研究再次助力;二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纪念的大背景下,重新把法国作为方法,在中国历次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比较研究牵引下,重新探究革命之于两国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的共通式影响,进而促成中法交流与中国政治、社会、文化面貌的继续革新;三是倡导中国学术研究主体性与原创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再次重温改革开放早期优秀学人“开眼看世界”的优质论著,进而从学术史回顾中,找到中国史学与文科学术研究的进阶之源。非常值得推荐。
成庆《人生解忧》(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拥有工程师和媒体人从业背景、当下在上海大学治思想史研究的学者成庆以在“看理想”平台上的热门音频课程为蓝本、写成的一部关于佛学入门的普及性佳作。成庆的佛学解读,一方面基于对佛教元典的文本细读、语境还原与精准阐释,另一方面又直指当代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遭遇的诸多困境、挑战与烦忧,辅以大量的经典文艺作品和日常生活案例,来传递佛学之于当代人现实生活与心灵境遇的巨大滋养与镜鉴作用。本书里的佛学,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宗教教义,而是跟佛教“普度众生”与“慈悲”“智慧”主旨一脉相承的生活哲学、人生理想与生命指南。在人类共同遭遇三年新冠疫情、各类心理与情绪问题频发的当下语境下,这样兼具学术性、可读性、普及性与实操性的上佳佛学入门书,实在具有重要的身心疗愈、社会整合与共同体再造之意义。
游鉴明《运动场内外》(广西师大出版社·大学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品牌“大学问”推出的中国女性史研究系列中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本书在台湾初版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陆首版十多年之后的又一次再版。置于今天女性主义勃兴的出版与阅读文化场域中,再来审视本书的出版与传播,可以管窥百年前江南女子体育运动初兴背后的男女平权与女性主体性彰显的变革路径与革新脉络。作者的记述,尽管以女子体育为本体,却时刻秉承社会文化史与社会思想史的广义观照,同时又广泛运用照片、海报、画报等各类视觉化材料,显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与多元并济的研究功力。之于历史的阅读与重温,能让我们明白自己何以而来,更能让我们洞悉何以而往。正基于此,本书之于仍在“进行时”的男女平等与男女平权变革,具有不俗之意义,值得推荐。
李健《澳门影像志》(五洲传播出版社):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影像志写作、且成果累累的中国新闻社资深图片编辑李健老师关于澳门的影像志新作,在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之际问世,很有纪念意义。这部精心梳理与书写的影像志,收录了澳门古往今来的众多珍贵历史资料图片,在各位澳门研究的资深学者、媒体人撰写的图注、导言和图片故事文字的映照下,呈现出三个层面相互关联的有机面向——一是呈现澳门数百年来土洋交汇、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特点与演化脉络;二是交待澳门与祖国之间从未隔断的紧密联系与血脉互动;三是如实呈现澳门千百年来社会文化生活面貌的传承变迁与当今形态。这样的城市史、影像史与社会文化史交织的优质城市影像志作品,是视觉化社会语境下的另一种城市方志与城市传记,值得关注和重视。
李冰楠《美术》(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推出的概念史研究丛书——“学衡尔雅文库”中的最新作品之一。作者李冰楠以90后优秀学人的沉潜、用心与专注,历经数年写成本书,潜心探究“美术”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演化与意蕴革新。在这样的研究书写中,广泛观照近代中西与中日的文化交流史、语言转换史与概念演化史;以小小的“美术”一词作为切入口,管窥西方美学、美育与艺术观念在近代中国的普及与传播,以及其与中国既有文化和政治格局产生的碰撞、冲突、融汇与转化;其文献梳理之细致、脉络还原之清晰、以及文化关照之用心,都让人动容。尽管受制于丛书以概念史为聚焦的统一体例,未能将“美术”之概念演化跟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文化史史料梳理与探究作进一步结合,但已经足够值得大力推荐;而本书未及之处,也足以期待学衡及相关机构的优秀学人的后续延伸研究佳作。
许知远《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单读&广西师大出版社):知名媒体人许知远担纲主创的视频访谈节目《十三邀》的纸质书转化系列丛书第二辑中的作品之一,收录的访谈对象多为各个领域的顶级学者。在这些访谈当中,许知远自身不俗的阅读积淀和北大出身的学院背景,让他在跟学人对话时,能拥有足够的自信与松弛感。而这些对话性十足的访谈中,探讨的个人成长、思想精华、世界与人生观念等内容,又能够超越特定的学科场域,在大众读者当中,拥有足够的公共性与普适价值。值得翻阅的一部访谈录,跟视频节目本身各有千秋,完全可以对照“阅读”。
许金晶《领读南京》(南京出版社):长期从事书评写作、读书会运营和阅读推广的作者许金晶继2017年出版的《领读中国》之后、出版的又一部聚焦“全民阅读”与当代中国城市阅读文化的新著。跟《领读中国》相比,本书的写作呈现出三个显著变化——一是叙写对象从读书会转变为“领读者”;二是文本分类从单纯的读书会案例拓展为作者、出版人、书店人、阅读推广人这四类“领读者”;三是单篇文本内容从以读书会为中心的一手文献梳理(创始人访谈、读书沙龙实录、书友阅读随记)转变为以“领读者”为中心的口述访谈对话。在人物选样上,也呈现出“精英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选样思路——既关注叶兆言、程章灿、徐雁等南京当代阅读文化场域中的“顶端”知名人士,也同样关注孙清、陆晨希、谢欢等该场域里的中坚力量代表。这些“领读者”之于阅读、写作、出版、发行、阅读推广的口述经历与心得组合在一起,不只可以管窥“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浓厚书香氛围与“全民阅读”工作的整体样貌,也同样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城市阅读文化史研究,提供一份以古都南京为中心的坚实文本样例。值得推荐、细读和参考。
(美)欧爱玲《甘苦同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推出的关于饮食文化的大众学术品牌丛书——“食可语”系列推出的新作,以中国东南部一家名为“月影塘”的客家乡村最近数十年来的饮食文化变迁为中心素材,由点及面地分析与观照饮食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交往、民俗仪式与文化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与发挥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在分析过程中,作者既注重“共时性”的不同社区与地域个案比较,也兼顾“历时性”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与饮食的意义感在当代中国数十年变革史中产生的巨大变迁。正基于此,无论是对于饮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还是之于广义上的社会文化史、社会生活史、当代中国史的相关读者,都应该能从本书中获取显著收益。
李昕升《酱油》(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知名农业史、食物史和饮食文化史研究学者李昕升老师(微博科普大V“南瓜博士”)推出的关于中国人日常饮食生活中的常见调料——酱油的大众学术研究佳作,分别从酱油作为重要食物调料的演化变迁历程、工艺制作与产业发展脉络、相关衍生饮食文化、重要特色产品与支柱企业发展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酱油的方方面面知识。作者的书写,既富于史料典籍文献的对照考证,又征引了大量来自日常生活和民间社会的有趣案例,文笔生动诙谐而又不落俗套,使得这部关于酱油的专著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和普及性。非常值得推荐。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十二月份读过、最近三个月里出版、并且个人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历史社科类书籍,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