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海设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 14.6万牧民放下牧鞭当上管护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海设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 14.6万牧民放下牧鞭当上管护员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40524A0387600

青海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青海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制度创新、系统治理、科学转化和普惠共享等措施,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国新网)

在5月24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介绍了青海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制度性创新

青海扎实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率先建立自然保护地制度标准体系。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率先实现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祁连山国家公园首创“村两委+”社区共建共享模式,青海湖国家公园形成了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迈出坚实步伐。

系统性治理

青海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系统保护、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具体表现为“一增、双减、三优”:

  • “一增”: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8.12%
  • “双减”: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 “三优”: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优良,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始终保持在96%以上,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II类及以上

科学性转化

青海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其中,“光伏羊”模式是一个典型成功案例。通过在沙漠戈壁滩上铺设光伏板,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和风速,还促进了植被生长,实现了生态保护、清洁能源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有机结合。

普惠性共享

青海创造性地设立了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全省14.6万牧民放下了牧鞭,吃上了生态饭,当上了管护员。许多管护员因为离自然最近,拿起相机拍摄了许多作品,有的还获得了国际和国内摄影大赛的大奖。正如吴晓军所说:“他们拍摄的是动物,展示的是生态,体现的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