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瑜伽练习每个动作要重复多少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瑜伽练习每个动作要重复多少次

引用
1
来源
1.
https://physyoga.com/ask/how-many-times-should-each-yoga-exercise-be-repeated

在瑜伽练习中,每个动作要重复多少次?每个体式应该保持多久?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练习者。答案并不是简单的"3次"或"保持30秒"那么机械。瑜伽的本质在于觉察与平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练习目标和练习风格都会影响体式的重复次数和停留时间。

当我们走上瑜伽垫,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疑问:“这个动作到底要做几次?” “每个体式应该保持多长时间?”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可能关乎练习的安全感;而对于资深练习者而言,这又与练习的深度和效果紧密相关。

你是否也曾在练习时陷入困惑?有的老师强调“保持体式,直到找到稳定和舒适”,有的课程则快速流动,体式之间几乎不做停留。到底哪种方式更科学、更适合自己?答案并不是简单的“3 次”或“保持 30 秒”那么机械。瑜伽的本质在于觉察与平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练习目标和练习风格都会影响体式的重复次数和停留时间。

今天我们将从不同的瑜伽流派、练习目的、身体感受等维度出发,详细探讨如何合理安排瑜伽体式的重复和停留时间,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练习节奏。

为什么“重复次数”和“停留时间”没有统一标准?

1. 瑜伽不是机械运动,而是一种身心练习

与健身中的力量训练不同,瑜伽更强调呼吸、意识和身体的连接。体式的停留时间和重复次数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身体创造觉察的空间。

  • 重复次数:帮助建立动作记忆,增强身体控制能力。
  • 停留时间:让身体深入感受体式的拉伸、力量和内在能量的流动。

2. 不同的练习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安排

力量型练习(如阿斯汤加瑜伽):注重体式的稳定性和力量培养,通常保持 5-8 个呼吸。

  • 流瑜伽(Vinyasa Yoga):强调动作与呼吸的流动,体式停留时间较短,快速转换。
  • 恢复性瑜伽(Restorative Yoga):注重深度放松,体式可保持 5-20 分钟不等。

3. 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和需求不同

同样的体式,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 初学者可能需要更多的重复练习,帮助身体适应。
  • 资深练习者可以通过延长停留时间,探索体式的深层次体验。
  • 疲劳或特殊时期(如经期、恢复期)需要调整练习强度和时间,关注身体的反馈。

不同瑜伽流派的练习节奏参考

1. 阿斯汤加瑜伽(Ashtanga Yoga)

  • 体式停留时间: 通常保持 5 个深长的呼吸,强调稳定性和力量。
  • 重复次数: 流派中有固定序列,体式不需重复,通过序列中的多次练习达到强化效果。
  • 适合人群: 喜欢规律、有挑战性的练习者。

2. 流瑜伽(Vinyasa Yoga)

  • 体式停留时间: 快速流动,通常 1-3 个呼吸,强调动作与呼吸的同步。
  • 重复次数: 强调流动性,同一体式可能在序列中多次出现,形成节奏感。
  • 适合人群: 喜欢动态练习、追求身体热量消耗的人群。

3. 哈他瑜伽(Hatha Yoga)

  • 体式停留时间: 较长,通常保持 30 秒至 1 分钟(5-10 个呼吸),强调体式的稳固和呼吸的深入。
  • 重复次数: 每个体式可重复 2-3 次,帮助身体适应和巩固效果。
  • 适合人群: 初学者、注重体式基础和呼吸控制的练习者。

4. 阴瑜伽(Yin Yoga)

  • 体式停留时间: 非常长,通常保持 3-5 分钟,甚至更久,强调深层结缔组织的拉伸和心理的放松。
  • 重复次数: 每个体式通常只做一次,但保持足够的时间达到深度放松。
  • 适合人群: 需要深度放松、缓解压力或提高柔韧性的人群。

5. 恢复性瑜伽(Restorative Yoga)

  • 体式停留时间: 5-20 分钟不等,依赖支撑物帮助身体完全放松。
  • 重复次数: 每个体式只做一次,专注于恢复和疗愈。
  • 合人群: 身体疲劳、心理压力较大、康复期的练习者。

按练习目的调整体式停留时间与重复次数

提高柔韧性

  • 体式选择: 前屈类、髋部打开类(如半猴式、蝴蝶式、鸽子式)
  • 停留时间: 30 秒-2 分钟,帮助肌肉充分放松,结缔组织逐渐适应拉伸。
  • 重复次数: 每个体式可重复 2-3 次,搭配深长呼吸。

小贴士: 保持呼吸平稳,不要强迫拉伸至极限,感受身体的自然延展。

增强力量和稳定性

  • 体式选择: 平板式、战士系列、桥式等
  • 停留时间: 20-60 秒,随着力量的增加逐渐延长。
  • 重复次数: 3-5 组,每组之间休息几秒,避免疲劳代偿。

小贴士: 注重身体对齐和核心激活,避免依赖惯性或代偿。

提升平衡能力

  • 体式选择: 树式、战士三式、单腿支撑类体式
  • 停留时间: 10-30 秒,随着平衡感的提升逐渐延长。
  • 重复次数: 左右两侧各练习 2-3 次,保持平衡的对称性。

小贴士: 目光专注于前方一点(凝视点),帮助保持稳定。

缓解压力与焦虑

  • 体式选择: 婴儿式、仰卧束角式、腿靠墙等恢复性体式
  • 停留时间: 3-5 分钟,让身体和神经系统进入深度放松状态。
  • 重复次数: 每个体式保持一次即可,搭配冥想或深度呼吸效果更佳。

小贴士: 使用瑜伽砖、抱枕等辅助工具,帮助身体完全放松。

如何倾听身体,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关注呼吸

呼吸是判断体式是否适合当前状态的重要信号:

  • 如果呼吸流畅且平稳,说明体式强度适宜,可以适当延长停留时间。
  • 如果呼吸急促或屏住,可能意味着身体过度紧张,需要调整姿势或缩短停留时间。

感受肌肉的反馈

  • 温和拉伸感: 适合保持较长时间,帮助柔韧性提升。
  • 颤抖感: 说明肌肉正在努力工作,可以挑战自己多保持几秒,但不要勉强。
  • 刺痛或剧烈不适: 立刻退出体式,调整或寻求专业指导。

灵活调整,尊重当下的身体状态

瑜伽练习不需要“硬性指标”,而是随时调整节奏,尊重身体的反馈。 每天的身体状况不同,适应性调整才是最重要的。

常见问题答疑

体式保持越久越好吗?

不一定。保持时间的长短应该基于体式的性质、个人体能和练习目标。 例如,恢复性体式适合长时间停留,而力量型体式保持太久可能会导致疲劳代偿,增加受伤风险。

是否每个体式都需要左右对称练习?

大多数体式(如战士系列、扭转类体式)都需要左右两侧平衡练习,以保持身体的对称性和均衡发展。但部分体式(如桥式、轮式)为对称体式,无需左右切换。

瑜伽练习时感觉不适,是否需要坚持?

绝对不需要。 瑜伽强调“非暴力(Ahimsa)”原则,任何疼痛或强烈不适都是身体的警告信号,应该立刻退出体式,调整或寻求指导。

同人群的练习建议

初学者

  • 体式保持: 每个体式保持 3-5 个呼吸(15-30 秒),避免长时间停留导致疲劳。
  • 重复次数: 每个体式可重复 2-3 次,帮助建立基础的身体觉察。
  • 重点: 注重体式对齐和呼吸同步,逐步增强耐力。

中级练习者

  • 体式保持: 30 秒-1 分钟,逐渐挑战自身极限。
  • 重复次数: 视体式强度调整,力量型体式 3-5 组,柔韧性体式 2-3 次。
  • 重点: 深化体式体验,探索呼吸与身体的协同作用。

高级练习者

  • 体式保持: 可尝试 1-3 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深入探索身体与意识的连接。
  • 重复次数: 依据练习目标灵活调整,专注于内在感受而非外在标准。
  • 重点: 将体式、呼吸和冥想融为一体,进入更高层次的自我觉察。

瑜伽练习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与身体的对话

“练习多少次?保持多久?”——答案藏在你的呼吸深度、肌肉颤抖频率与内心专注度里。记住《哈他瑜伽之光》的箴言:“体式的完美,在于练习者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定与舒适。” 放下对数字的执念,让身体成为最好的老师。

  • 当你觉得身体舒适、呼吸顺畅,心灵平静,那就是最合适的练习时长。
  • 当你在每个体式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那就是最有效的练习方式。

下一次走上瑜伽垫,不要急于问“这个动作要做几次”,而是问自己:“我现在的感受如何?” 让身体告诉你答案,或许你会找到瑜伽真正的意义。

有趣的测试

“你的练习模式匹配哪种能量类型?”

根据阿育吠陀体质初判:

  • 容易出汗、喜欢快节奏→火型(Pitta):适合动态串联,每组次数减少 20%
  • 畏寒、动作缓慢→土型(Kapha):适合阴瑜伽,延长保持时长 10%
  • 思维活跃、柔韧性好→风型(Vata):注重平衡体式,增加呼吸计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