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只猴子这么火?——《黑神话·悟空》社会心理学视角解析
为什么这只猴子这么火?——《黑神话·悟空》社会心理学视角解析
《黑神话·悟空》是一款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该游戏于 2024 年 8 月 20 日上线,其火热程度已不言而喻,各大官媒的报道,也足以说明这款游戏在文化传播和艺术创新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假如我们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会有什么理论与概念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该作品的火热呢?
自我概念
在中国人内心深处,对于勇敢、自信的认识,也许最早就来自于西游记的悟空。这使得我们的自我概念里具有孙悟空的形象,每个人都曾幻想过自己会像孙悟空一样,斩妖除魔,意志坚定,正义与勇气集于一身。所以根据【自我参考效应】或【自我图示】等效应,人们会对“孙悟空”的关注更高。而通过对“孙悟空”的内化,这也是很多人内心中【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之一。孙悟空都能上闹天宫,下乱地府,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呢?
在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下,人们会更多形成【依存型自我】,这使得人们对集体更加青睐。而孙悟空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技能就是召唤分身,这非常契合集体主义文化的精神内涵。
社会认知
假如现在你没有通过任何方式接触过《黑神话悟空》的游戏,你只知道这是一个跟孙悟空有关的游戏。你会怎么看待这款游戏呢?根据社会认知法则,这时候你可能会产生【锚定启发】,给它一个较高的分数。因为孙悟空这三个字具有较高的评价起点,所以评分仅会在这个高点附近波动。
但其实《黑神话悟空》的宣发工作已经持续四年,以黑神话悟空在B站的官方账号发布的视频为准,第一个视频为2020年8月20日,而且第一个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目前高达5800万次,这足以说明人们对这款游戏的【第一印象】是极佳的,而今年在发售前的三个月所发布的预售三个视频播放量也共计达到近4000万次,【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对人们的信息加工产生了重要影响。
那么如此火热的原因,究竟是这款游戏非常好(刺激物),还是人们对孙悟空的热爱(行为者),或者说这只是一次偶然事件呢(环境因素)?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都在玩(一致性高),玩家对这款游戏的热爱一直都在(一惯性高),大家只对这款游戏有如此高的热度,对其他游戏没有(区别性高),三者均高的情况下,人们会归因于【刺激物】维度。
而同样的,根据【对应推论理论】,内在的归因需要在非期望和高自由性的条件下进行,但《黑神话悟空》经无数媒体报道,已经处于社会期望状态,并且迫于【从众】和【社会群体认同】的压力,很多游戏玩家和主播也会选择进行游戏,因此人们会个体的游戏行为进行外归因,认为是游戏本身吸引了玩家。
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指出的两大社会行为分别为【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而如果让我们回忆孙悟空的行为表现,他的爱恨分明,完全可以通过这两个视角分别解读。如果大闹天宫可以算作带有愤怒情绪的【敌意性侵犯】,则后续的斩妖除魔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工具性侵犯】。
从原因的角度分析,孙悟空天天随身带一根棒子出门,这可谓是典型的【武器效应】,但人们对于该游戏的游玩,也需要注意【模仿】效应的产生,游戏行为不可现实模仿哦。而在游戏里打妖怪,也具有一定的【宣泄】效果,降低人们的暴力行为。
除了【侵犯行为】,孙悟空实际上也具有大量的【亲社会行为】。人们也许在现实中的力量有限,但游戏里你可以做到真正的锄强扶弱。且游戏为单机游戏,不存在【旁观者效应】,人们可以借助游戏来实现自身的助人愿望,也是对个体的一种【榜样学习】。
态度
根据【凯尔曼的态度形成理论】,人们【认同】悟空,将其视为榜样,同时于上文所言,从小的耳濡目染,也【内化】了悟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所以对悟空的态度是较为积极的,因此其实有很多以悟空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和艺术作品。这会进一步产生【曝光效应】,态度变得更加积极。
从态度的改变来看,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人们需要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假如你的朋友都喜欢《黑神话悟空》,你也喜欢你的朋友,那么为了保持平衡,你也会喜欢或支持《黑神话悟空》,否则会产生失调感。
如果人们做出一些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会感到【认知失调】。根据【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人们必须要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持平衡,避免失调。例如,很多人并不看好国产,但突然出来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时,并体验不错后,为了减少失调感,这些原本不看好的人会改变自己的原有态度,不仅是“黑”转“粉”,甚至需要转“铁粉”,因为他们经历了【最大程度的认知失调】,所以态度改变也会很大,用以保持平衡。
从产品销售的角度,在宣传过程中,既有画质精美,观感极佳的游戏CG,也有游戏开发时的过程经历,专业分析。【外周路径】和【中心路径】的两种说服过程,也针对了不同的玩家群体。
对于国外玩家群体而言,这也是一次极佳的消除【偏见】的机会,《黑神话悟空》的画面大多取景于现实中的中国风景,且该故事本身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神话故事传说,通过游戏的【直接接触】,获得了更多信息,将会改变很多原有看法。
人际关系、社会影响
【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相似性】,人们喜欢态度、价值观等相一致的人。在这种热度的加持下,即便一些人持有厌恶观点,但为了保持人际关系,也不会轻易表露观点。而本来就持有积极观点的人群,则受到了【强化】,变得更为积极。
【从众】可以解释很多拥有极高热度的事件。玩家越多,意味着【团体规模】越大,迫于压力,人们会保持一致。受到【规范性社会影响】,为了被团体成员接纳,人们需要保持行为的一致性。当在你的小伙伴群里,大家都在讨论的时候,也就不得不参与了。
但群体的讨论,也有可能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即群体讨论,会使得观点极端化。例如,在讨论后,可能会认为这款游戏已经极其完美了,但实际上,它只是第一款国产游戏大作,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