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哪些检查需要空腹?空腹抽血能喝水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哪些检查需要空腹?空腹抽血能喝水吗?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0A09B7F00

在进行血液检查时,很多人对空腹的要求存在误解。究竟哪些检查需要空腹?空腹抽血期间能否喝水?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并介绍抽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以及末梢采血的相关知识。

抽血前,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是否吃过早餐。然而,患者的回答往往五花八门:

  • 患者 A:没吃早饭,连口水都不该喝。
  • 患者 B:我怕空腹抽血会低血糖,就吃了颗口香糖。

那么,空腹抽血到底需要注意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检验科经常被问到的几个问题。

空腹抽血的注意事项

空腹期间可以少量饮水,但不能喝茶、咖啡、果汁等饮料。喝水一般不超过 100 mL 为宜,因为大量喝水会对血液进行稀释,导致检查结果出现误差。

除了喝水问题,空腹抽血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患者在采血前不宜改变饮食习惯,24小时内不宜饮酒。
  2. 空腹要求至少禁食8小时,以12~14小时为宜,但不宜超过16小时。
  3. 抽血一般安排在上午7:00~9:00进行。抽血前一天晚上可正常饮食,建议晚上8点后禁食,在次日早上10点前完成空腹抽血。
  4. 空腹抽血并不意味着停药,如每天必须服用的降压药等可按时服用。如患者服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就诊时请向主诊医生或药学人员咨询。
  5. 采血前24小时患者不宜剧烈运动,采血当天患者避免情绪激动,采血前宜静息至少5分钟。若运动后采血,则遵循医嘱,报告知检验人员。

需要空腹的检查项目

为避免饮食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很多血液检验都要求空腹进行。根据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需要空腹采血的检测项目包括(不限于):

  1. 糖代谢: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等;
  2.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载脂蛋白E、游离脂肪酸等;
  3. 血小板聚集率(比浊法)。

抽血过程中不出血的处理方法

有时会出现抽血针明明扎进血管了却不见回血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是穿刺过浅或过深,也可能是外周循环不佳导致出血不顺畅。在排除以上问题后,需要考虑真空管是否失效。

可以尝试以下操作:

  1. 改变进针位置:如果采血针刺入静脉过深,可略微将针退出;如果穿刺不够,将采血针向静脉中略推入。也有可能采血针斜面紧贴血管壁,此时可将采血针旋转半周试试。
  2. 更换真空管:确保进针没有问题后,更换另外一支真空管,以保证选择的不是失效(如真空度减小)的真空管。

经以上处理后还是不出血,需要拔针后重新穿刺,不建议在原处反复探查,以免加剧患者疼痛,造成血肿或神经损伤。如果可能,请求更换其他人协助采血。

采血后出现淤青的处理方法

常有患者抱怨采完血后局部青一块紫一块,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 采血过程不顺利,致多次重复穿刺,可能导致血液从血管外渗引起皮下出血或血肿。
  2. 采血后按压方法不正确,如按压时未按到穿刺点,按压时揉搓,按压时间不够,或患者本人凝血机制不良,这些均可造成皮下出血。

为避免皮下出血的发生,抽血完毕后,采血人员应指导患者或陪护人员正确按压方法。

具体做法: 用消毒棉球或无菌敷贴顺着血管方向垂直按压5分钟以上,直到不出血。此外,采血后24小时内尽量避免洗澡、剧烈运动等,保持手臂清洁卫生。

采血后若出现淤青、血肿的处理方法: 发现血肿应及时处理,在肿胀部位及时冷敷,每次冷敷半小时,冷敷时及时观察局部皮肤变化避免发生冻伤。48小时后可热敷血肿部位,以促进渗血吸收,一般淤青、血肿会逐渐消失。也可以在出现血肿时尽早使用水胶体透明贴,可促进渗血吸收,缓解局部疼痛。

末梢采血的相关知识

末梢采血通常是在手指或足跟特殊部位穿刺,采取毛细血管液(即末梢血)进行检验。目前,末梢血主要用于全血细胞分析、血型、血糖、血沉和新生儿筛查等检查项目。

末梢血采集的适应人群为:儿科患者、特殊成人患者及其他适用于末梢血液检验的受试者。对于6岁以上的患者应优先考虑静脉血进行检测。

特殊成人患者包括严重烧伤患者、极度肥胖患者、具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需要保留浅部静脉用于静脉给药治疗的患者、浅部静脉不易获得的患者、需自行采血检测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以及需行床旁检测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脱水或由于其他原因(如外周性水肿)导致外周循环不佳,可能无法通过皮肤穿刺采集到合格的血标本,不建议进行末梢采血检测。

末梢血即毛血血管液,成分包括微动脉血、微静脉血及少量组织液。与静脉血相比,末梢血影响因素较多,如采集过程操作不规范,易导致检测结果变异或不准确。主要表现在:

  1. 末梢采血时因采血量少或出血困难,施加一定压力时易将组织液混入血液当中,造成血常规测定中某些结果的异常(升高或降低)。
  2. 末梢血采血量较少,有时标本抗凝不充分,或者手指过度挤压及血流过慢产生凝块,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
  3. 末梢血可重复性差,当结果出现异常需要复检或推片时,往往会出现采血量不够而需要重新取血的情况。
  4. 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在冬季受温度影响较大。

因此,采集过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1. 穿刺前应使用75%乙醇或70%异丙醇溶液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消毒后应待其自然干燥;
  2. 穿刺时根据不同年龄、体重及穿刺部位选择穿刺深度;
  3. 穿刺后使用无菌棉球/棉签擦去第一滴血(说明书中要求检测第一滴血除外);
  4. 同时采集多个标本时,应按以下顺序:全血标本(EDTA抗凝剂)→使用其他添加剂的全血或血浆标本;血清标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