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美学.宋瓷】一口气带你读懂宋代“五大名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美学.宋瓷】一口气带你读懂宋代“五大名窑”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8/10/10983756_1135226773.shtml

宋代五大名窑,是中国瓷器史上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它们分别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各自以其独特的烧制技艺和艺术风格,展现了宋代瓷器的辉煌成就。

官窑:皇权的象征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地位最高的,专为皇宫贵族和官僚群体烧制。其烧制技术严格保密,有瑕疵的瓷器不能流通市场,只能打碎掩埋。官窑瓷器以青釉为主,有粉青、淡青、灰青、米黄等色,其中粉青色最佳。其特征包括:

  • 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两种,釉厚如堆脂,沉静幽亮,有酥油光。
  • 素面、无雕饰、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
  • 口沿釉薄处呈现黄褐色,足底无釉处呈铁黑色,因此称“紫口铁足”。
  • 开片纹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动纹,釉较薄者开小片。

汝窑:宋瓷之冠

汝窑被誉为“宋瓷之冠”,烧制时间不足20年,主要在北宋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期间。汝窑瓷器以青色为主,主要是因为宋徽宗信奉道教,道教仪式中的祈祷词“青词”造成了汝瓷的素衣。其特征包括:

  • 胎体较薄为灰白色,俗称“香灰”胎,胎很细,通过薄釉处可微见粉色。
  • 玛瑙入釉,釉面较厚,温润如玉,素净典雅。釉色有天青、粉清、天蓝青、月白等青色。
  • 釉面开片细碎繁密,宛如鱼鳞或冰裂状,称为“蟹爪纹”。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 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哥窑:残缺的美

哥窑与官窑类同,也有紫口铁足,也有开片。但哥窑的江湖地位不如官窑,制瓷技艺也不如官窑严谨。哥窑窑址不明,学界对其烧造年代也有分歧,是五大名窑中历史疑问最多的。其特征包括:

  • 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
  • 釉色以米黄色、灰青为主。釉均为失透的乳油釉,釉层较厚,泛酥油光。
  • 开片中纹色浅黄者似金丝,细黑者如铁线,故称“金丝铁线”。“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
  • 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钧窑:独树一帜的窑变绚烂之美

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其特征包括:

  • 釉色千变万化,一般以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颜色为主。主要色剂为氧化铁、氧化铜,然后加入了铜、钛、锡、磷等元素,形成了窑变。
  • 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
  • 还原气氛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铜红釉对窑内气氛非常敏感,稍一偏离就得不到正常的红色,这种“窑变”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

定窑:白瓷的另类之美

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的白瓷,唯一不开片的,唯一以纹饰见长。从唐代邢窑而来,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后因芒口被宋廷废用,被“汝窑”替代。定窑随之淡出宫廷,暂隐于名瓷之列,但并未衰弱,继续供奉金、元两朝。但在青瓷是审美主流的宋朝,定窑的地位是排在汝官哥之后的。其特征包括:

  • 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
  • 胎薄而轻,质坚硬,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不太透明。
  • 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
  • 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精致美观的新阶段。
  • 器型主要为实用器,造型以盘、碗最多。

“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至今保存下来的真的是十分稀少,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不管是在海内外拍卖现场都经常能排出上千万的天价,可遇不可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