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与胤祥:一段跨越权力的兄弟情谊
雍正与胤祥:一段跨越权力的兄弟情谊
雍正皇帝与他的十三弟胤祥之间的兄弟情谊,堪称清朝皇室中的一段佳话。从幼年时的亲密无间,到成年后在权力斗争中的相互扶持,这段跨越了生死的亲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是一母同胞却情深似海
雍正皇帝,即胤禛,是康熙帝的第四子,定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母亲德妃出身宫女,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德妃,并最终母凭子贵成为皇后。然而,德妃与雍正的感情并不深厚。根据清朝的传统,没有封号的嫔妃是没有资格亲自抚养皇子的,因此雍正出生后就被当时地位最高的皇贵妃佟佳氏抚养,这导致了母子感情的隔阂。
而德妃在养育了十三皇子胤祥后,雍正前去请安,因此与年幼的胤祥关系很好,胤祥也在雍正的身边长大。历史上记载,胤祥的数学都是雍正亲手教的。这份情谊,没有因为时间抹除,甚至直接超越了雍正和亲弟弟胤禵的关系。
权力巅峰时期的患难与共
在九子夺嫡最为艰难的时候,是胤祥坚定地站在雍正的身边。而因此,胤祥被关进养蜂夹道十年。没有胤祥的十年,是雍正最为艰难的十年。在雍正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放出胤祥,并且委以重任。即使跨越十年,胤祥还是坚定地站在雍正身边,支持他的一切改革。
在登基最初,能和雍正并肩站立抵抗的,只有胤祥。雍正对胤祥,在赏赐各方面,只觉得给得不够,从来不觉得多。有人戏言,胤祥就是副皇帝。而雍正对于胤祥的信任,几乎等同于自己。甚至对胤祥的话,言听计从,不会怀疑用心。
雍正时期,权力最大的不是雍正,而是被雍正委以重任的胤祥。在当时,康熙去世,后世是胤祥办理的。德妃去世,后世是胤祥是办理的。雍正登基,胤祥就是总理大臣,建立军机处之后,胤祥就是军机大臣。甚至连皇上的祭祀,雍正都是委托胤祥去的。
帝陵葬着的不是皇帝就是皇后,一个王爷葬在帝陵
而胤祥面对这些荣耀和赏赐,总是推拒。而雍正嫌自己给的不够,想到了胤祥早就去世的生母敏妃。雍正开了先例,将这个生前不受宠,甚至可以说是小透明的敏妃,直接追封为敬敏皇贵妃,按照皇贵妃的标准重新葬入帝陵。要知道,康熙的帝陵,里面是康熙的四位皇后,只有敬敏皇贵妃,在死后十多年,凭借着儿子,葬进了帝陵。
作为皇帝,死后葬在哪里是一个大问题,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地方安葬,这个人选非信任不能得。雍正把这件事交给了胤祥,而胤祥自学风水,为他的好四哥找了一块风水宝地。雍正看着如此好的风水,只想要胤祥陪着他一起葬在这里。帝陵葬着的不是皇帝就是皇后,一个王爷葬在帝陵,千古第一奇事。面对雍正的异想天开,胤祥坚决拒绝反对。雍正看着固执的弟弟,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而雍正死后葬在了好弟弟胤祥,为他选择的陵墓,幸运的躲开了陵墓被盗的命运。反观雍正的父亲和儿子,陵墓被一盗再盗。不得不说,十三爷真的有远见。
在雍正终于坐稳帝位,也处理了各个不听话的兄弟臣子,这个时候,因为劳碌过度,胤祥病逝,或许说是累死的。这个时候,雍正不过刚刚登基八年。而这八年间,胤祥随着雍正平定内乱,掌握大权,整顿吏治。雍正时期无贪官,是兄弟两个给历史交的最好的答卷。
而在胤祥死后,雍正为他着素服,这也是古往今来唯一一例。在胤祥的葬礼上,因为老三允祉迟到,被雍正骂了一顿后,而后削爵圈禁。因为胤祥死在端午节前夕,所以雍正下令禁止三年间端午节不得有大型活动。每一个皇帝登基,因为避讳皇帝的名字,所有的兄弟都是要改名字的。胤祥被改名字为允祥,雍正本不想让胤祥改名字,胤祥觉得僭越,坚持改名字。可是在胤祥去世后,雍正还是把允祥改回了胤祥。即使这样,雍正还是觉得不够。最终将胤祥封为铁帽子王。在清朝,这是除皇帝外最高的位置。清朝最初有八个铁帽子王,这八位都是清朝开国时期的开国亲王。而第九位,就是胤祥。雍正在死前,还嘱咐乾隆,登基后一定要善待胤祥的子嗣。
在胤祥去世的五年后,雍正也随之去世。留下的只有这一段,连后世都赞叹的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