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评智库:中华文明 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评智库:中华文明 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387&docid=106660083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始终处于本土族群与外来族群的融合过程中。

中评社香港7月16日电/闽南师范大学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朱磊博士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5月号发表专文《中华文明起源“融合说”——基于逻辑、文献与考古成果的假说》,本文试图基于逻辑、文献与考古成果对中华文明的起源脉络进行勾勒,让考古成果与文献、传说在逻辑上统一起来。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中华文明萌芽于“三皇”时期,起源于“五帝”时期,成熟于“三代”时期,是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的结果。

“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于2001年底立项,2018年正式公布了成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了十几年,推动了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和河南王城岗、新砦、二里头等一系列考古遗址的发掘,取得了不少成果。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工程的课题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并未提及。本文试图基于逻辑、文献与考古成果对中华文明的起源脉络进行勾勒,让考古成果与文献、传说在逻辑上统一起来。

一、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观点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20世纪早期盛行“西来说”(如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等),30年代出现“独立说”(如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梁思永、李济等),50年代后流行“本土说”(如夏鼐的“中原中心说”、苏秉琦的“满天星斗说”和“直根系说”)。近年来,在考古和古史研究界,人们多倾向于用“多元一体”来描述上古时期各区域文化互动起源,有人称其为“新中原中心说”。

在探讨文化或文明起源时,需要避免混淆的是,文化传播不等于人种迁移,虽然这二者也可能是同步的,但有时少数外来族群也可能让多数本地族群出现文化变迁,这种变迁可能是进步,也可能是退步。中华大地的居住人群一直是流动与融合的,文明溯源是探讨中华大地由文化阶段迈入文明阶段是如何发生的。

本文原文来自中评智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