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柯洁、朴廷桓、申真谞与李昌镐、李世石、古力相比究竟强多少?
AI时代的柯洁、朴廷桓、申真谞与李昌镐、李世石、古力相比究竟强多少?
AI时代下的围棋顶尖棋手与传统时代的棋手相比,究竟孰强孰弱?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技术、环境、竞技强度等多个维度,对柯洁、朴廷桓、申真谞等AI时代的棋手与李昌镐、李世石、古力等传统时代的棋手进行了客观比较。
技术层面的差异
AI的颠覆性影响(2016年AlphaGo出现后)
柯洁、申真谞等当代棋手通过AI训练(如Leela Zero、KataGo),掌握了大量传统理论中未见的布局思路、复杂定式和中盘战术。AI的“胜率导向”思维让现代棋风更注重全局效率和精确计算,传统“直觉”和“风格化”下法被大幅压缩。
举例来说,AI时代开局更倾向“星·小目”快速布局,而非李昌镐时代的“错小目”稳健型;中盘对劫争、厚薄判断的计算深度远超人类历史经验。
李昌镐、李世石时代的技术特点
李昌镐的“石佛流”以官子神准和后半盘统治力著称,李世石则以鬼魅的中盘攻击闻名。他们的技术基于人类对围棋的长期经验总结,缺乏AI提供的全局优化视角,但在创造力(如李世石的“僵尸流”)和逆境心理素质上达到极致。
竞技环境的变化
训练强度与资源
现代棋手可通过AI每日分析数万盘对局,快速迭代战术;而李昌镐时代依赖个人复盘和少量国际交流(如古力、李世石的中韩对抗)。
数据对比显示,申真谞2023年国际赛事胜率超90%,而李昌镐巅峰期胜率约70%,部分源于对手水平差异和赛事密度不同。
对手整体水平提升
AI推动全球围棋技术“扁平化”,中韩新生代棋手(如卞相壹、芝野虎丸)普遍具备接近顶尖的实力,导致现代顶尖棋手的容错率更低。
不可直接对比的因素
规则与用时制度
现代比赛普遍采用更短读秒(如韩国联赛30秒一步),对计算速度要求更高;而李昌镐时代常有1小时以上的长考,更利于深度计算。
胜负的“绝对差距”
若以AI胜率作为标尺,现代棋手的吻合度(与AI推荐手的一致性)普遍在55-65%,而李昌镐时代的顶尖对局吻合度约为45-50%。但这种差距更多是工具革新带来的“代际红利”,而非个体天赋的绝对碾压。
结论:跨时代比较需谨慎
技术层面
现代棋手在布局广度、复杂局面处理上明显占优,但李昌镐的官子、李世石的逆风战能力仍是历史顶级。
历史地位
李昌镐(17个世界冠军)、李世石(14个)的统治力在同时代更具垄断性;而柯洁(8个)、申真谞(6个,截至2023年)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
假设性对比
若李昌镐/李世石接受AI训练,其技术上限未必低于当代棋手;反之,若现代棋手仅用传统方法训练,可能难以达到当前高度。
总结
AI时代棋手的“强”更多体现在技术标准化和效率提升,但传奇棋手的创造力与心理素质仍是难以复制的巅峰。两者如同“工业精密仪器”与“手工艺术品”,各有不可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