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 | 懂点儿心理学之“巴纳姆效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趣味心理 | 懂点儿心理学之“巴纳姆效应”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82877481_121124709/?pvid=000115_3w_a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到一些笼统的性格描述时,你会觉得这些描述特别符合自己?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巴纳姆效应”。本文将为你揭示这一有趣的心理现象背后的故事。
巴纳姆效应是什么?
巴纳姆效应,又称为巴霖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发现并提出。它主要描述了人们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和模糊。这种现象往往让我们在面对一些模糊、普遍适用的描述时,觉得这些描述非常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从而产生认同感。
巴纳姆效应的名字来源于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费尼亚斯·泰勒·巴纳姆。巴纳姆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任何一流的马戏团应该有能力让每个人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这句话恰好反映了巴纳姆效应的核心: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看到的、喜欢的事物,并认为这些事物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
热门推荐
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有何联系?
交换机VLAN配置中Tagged与Untagged端口的差异和应用区别
夫妻分居多久可以起诉离婚
马克笔秋天风景绘画,好看又有国风,家长们必备范画!收藏不后悔~(附马克笔技巧)
马克笔绘画初学者指南:从基础到进阶的详细教程
投简历要不要附带作品集?这份指南帮你做出明智选择
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绕了近三倍远的路?
筋骨伤喷雾剂与云南白药:功效对比与选择建议
军事科普丨瞄具——让先锋实现精确打击的“神器”
日语语法详解:推量表达"普通形+ようです"
日语语法详解:动词、形容词、名词后接"ようです"的用法
如何管理不配合工作的下属?高效管理策略分享
VMware虚拟机资源分配指南
南京医科大学:江南水乡里的医学摇篮
余大嘴卸任华为车BU董事长!职务变动释放哪些信号?
老年手足皲裂的预防与治疗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创新开展方式
"治大国若烹小鲜":从古至今的多重解读
医院“代煎中药”靠谱吗?中医院医生为您详谈,希望解除您的疑惑
山水画的"骨法用笔"及其应用
看懂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画作,明白现代艺术真谛
AI与人类认知的深度解读:速度、广度与深度的较量
青春痘患者怎么调理饮食好
李白诗词《清平调》的诗意赏析
万用表助力:揭秘LED灯珠好坏判别术
江中咏:《明朝那些事儿》集历史性、文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作品
南斯拉夫解体三十年:六国发展之路
三坐标测量机精度校准全攻略
挑选鲫鱼必知:从外观特征看野生与养殖鲫鱼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