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人类为什么喜欢讲“八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人类为什么喜欢讲“八卦”?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225550/

为什么人类喜欢讲“八卦”?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和语言学意义。从人猿走出森林到形成复杂社会结构,从“梳毛”社交到语言的诞生,人类的每一次进化都在为今天的社交行为埋下伏笔。

罗宾·邓巴的经典论著,是一本将生物学和语言学完美结合的作品。虽然“邓巴数”这一理论如今看来并不严谨,但整本书在探讨人类语言进化方面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人猿走出森林的“催化剂”:单宁酸

在人猿与猴子分道扬镳之前,它们之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分化历史。猴子至今仍然生活在森林中,而人猿却在数万年前走出了森林,完成了向人类的进化。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人猿率先离开森林,选择到草原上生活呢?

目前学界有很多猜测,但都缺乏确凿证据。而邓巴给出的解释相对合理:人猿之所以离开森林,核心原因是因为单宁酸。单宁酸是李子、苹果等水果在种子未发育成熟时产生的化合物,目的是保护种子不被破坏。由于人体缺少分解单宁酸的酶,过多食用会导致肠胃不适。

大约700万年前,狒狒和猕猴开始进化出食用生果的能力,而人猿未能。这导致森林里的果子在未成熟时就被旧世界猴吃光,人猿只能被迫迁移到森林边缘的草原生活。

灵长类形成社群联盟的关键动作:梳毛

人猿迁出森林这一举动,促成了猿类进化的一系列关键转变。首先,从森林走向草原,人猿面临更大的捕食风险,因此进化出了更大的体型,并开始尝试直立行走。更重要的是,它们开始选择规模化的群居生活,以共同抵御捕食者,形成了最初的“社会化”群落。

邓巴好奇的是,这种社群关系是如何有效维系的?研究发现,让灵长类动物产生社群联盟的关键动作是“梳毛”。雌性灵长类动物每天会拿出五分之一的时间给其他同类梳毛,这不仅是卫生习惯,更是友谊和真诚的表现。

“梳毛”会刺激身体产生一种内源性鸦片物质——内啡肽。这种神经递质由下丘脑分泌,是大脑自带的天然镇痛剂,能带来愉悦感。因此,“梳毛”自然成为了维系社群关系的关键行为。

成为“灵长之王”的关键进化:大脑皮层

随着社群规模的扩大,开始出现“搭便车者”,即接受“梳毛”服务却不回报的个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社群需要进化出更复杂的认知能力,以识别谁是朋友,谁是“无赖”。这种处理复杂群体关系的能力,推动了灵长类大脑皮层的进化。

邓巴提出,动物大脑皮层的量级决定了社群规模的数量。虽然“邓巴数”这一理论存在争议,但人类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大的大脑皮层,确实是成为“灵长之王”的关键条件。

语言诞生的前导条件:讲“八卦”

大约50万年前,智人开始出现语言行为。由于人猿开始无“毛”可梳,语言就成了“梳毛”的替代品。通过发声系统,人类可以更高效地进行“社交梳毛”,同时给多人“梳毛”。

语言的出现,不仅方便了协作狩猎,更重要的是,通过“八卦”可以揪出“搭便车者”,增加信息交换,形成更紧密的联盟关系。邓巴甚至认为,人类之所以出现语言进化,就是为了更好地聊“八卦”。

现代人的八卦本能

为什么聊“八卦”和“梳毛”会等价?邓巴解释说,因为人类在讲八卦的过程中会“拉高踩低”。踩低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搭便车者”,讲他们的糗事和不堪,这是早期“笑话”的起源。而“笑”这个行为会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带来愉悦感。而“拉高”,则是讲述者通过“踩低”来表明:“我可跟他不一样,咱们都是自己人。”

有趣的是,邓巴推断说,在人类早期的语言交流中,女性更擅长聊他人八卦,而男人更愿意吹嘘自己。这是因为女性需要通过社交网络维持生活的稳定,而男人则倾向于通过竞争获得求偶权和交配权。

虽然主流价值观对“八卦”持保留态度,但这种行为确实像猴子“梳毛”一样,每天都充斥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反映了我们基因中遗存的社交本能,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命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