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历史看未来:九张图全维度对比中美经济发展势能变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历史看未来:九张图全维度对比中美经济发展势能变化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01016A06KBJ00

本文通过对比长时间段内中美GDP的“量”、“构”情况,比较分析了中美经济增长到现阶段所展现出的核心优势,并对中美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做出了预测。

一、中美GDP“量”的对比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一国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总量指标、人均指标和增速指标能够分别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和发展潜力。因此,从不同方面对中美GDP进行 “量”上的对比,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中美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首先来看中美总量GDP的对比。如图1数据所示,美国从1960年至今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相比之下,中国在1990年之前一直没有较大突破,而是在2000年之后才实现大幅增长。中国GDP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并在近十年内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缩小为原来的一半,说明现阶段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差距已经开始显著缩小。

再来看中美人均GDP的对比。图2数据显示,美国的人均GDP一直保持较高位的水平。尽管截至2019年,中国距美国的人均GDP差距缩小到7倍以内,但两国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由此可见,中国的人均GDP虽然在2000年以后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但与美国的差距也逐年拉大,说明中国在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向发达国家赶超的进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来看中美GDP增速的对比。如图3、图4的数据显示,1980年之前,中国的GDP总量增长率和人均增长率波动较大,但在1990年之后趋向稳定并赶超美国。中国近30年的GDP总量的年平均增速大约是美国的4倍,人均GDP的年平均增速大约是美国的5倍。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长空间开阔,潜力巨大。

二、中美GDP“构”的对比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分析中美经济“三驾马车”比重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中美双方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均衡情况。

先看中美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的对比。如图5所示,美国居民最终消费水平历年来基本保持稳定,而中国则自1970年开始呈下降趋势。中国居民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与美国相比较低,说明中国在释放内需方面还存在巨大潜力。

再来看中美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的对比。如图6所示,在资本形成占比上,中国显著高于美国,且近10年已经超过美国2倍以上。中国的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现阶段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这种经济结构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长期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消费缺乏动力来拉动经济增长,大量的投资又导致产能过剩、效率下降、负债过多。

最后来看中美对外贸易占GDP比重的比较。如图7所示,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美对外贸易占比基本上一致。但1990年以后,两国的对外贸易占比差额逐年拉大。由此对比也反映了中国“两头在外”的经济特征。另外,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较高程度的顺差,而美国的对外贸易则在1975年之后就处于逆差状态。这种贸易失衡也为当前两国贸易争端埋下了“伏笔”。

三、中美经济增长核心优势比较

目前,美国和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增长核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这离不开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优势的支撑。

第一,中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的人口总量是美国的约4.3倍,并且劳动力的参与率和动员性都强于美国。同时,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增加,为大批技术工人特别是研发人员的供给提供了坚实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研发人员的数量大幅上升,从1992年的67.43万人上涨到2018年的438.14万人。

第二,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内部市场在提供大规模的需求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对于诸多产业尤其是网络型、数字型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优势。2018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达到了480341亿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9》)。1980年至2014年,中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年增长率都高于美国。

第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产业门类齐全。完整的产业链为中国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国内区域一体化提供了基础,并且也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化”。

第四,中国地域辽阔和人口规模大,各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具有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这给产业发展的逐层推进提供了空间,在遇到经济冲击时,也可以使得闲置劳动力和设备更快地转移和再配置,从而维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而美国已经稳居超级强国的地位多年,这与其经济增长的核心优势也是分不开的。

首先,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具有主导地位。美元仍然是主导全球金融市场的主力,这使得美国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货币政策调节本国宏观经济,而成本在全球范围内转移。

其次,美国在科技领域占领制高点。美国占据制造业的高端,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垄断高端设备生产的地位,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美国教育、科研体系完善,科技人才占比大。美国每百万人中研发人员的数量远高于中国,并且专利申请数量始终位于世界前列。

再次,美国金融市场完善,社会融资能力较高。相较于中国,美国金融市场自由度较高,同时金融市场制度更为完善、法律保障程度较高,由此为美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高质量的融资环境。

四、中美发展趋势和前景比较

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已然形成了各自独有的优势特征,但也都受制于一些现实挑战。在明确两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比中美的经济发展趋势,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贴现实、重实际的参考意见。

目前,各权威机构都纷纷预测未来中国的GDP水平有望赶超美国。如图8、图9所示,预计2022年美国GDP将达到20万亿美元左右,中国GDP将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

按照目前趋势,预计未来十年内,中国实际GDP有望赶超美国。当然,这个结果也可能更快发生。

一则是由于虽然美国经济也在增长,但其增速远远低于中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二则是因为新冠肺炎对于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将生产生活恢复到疫前水平,但美国因新冠导致的经济低迷和社会动荡仍在继续发酵。因此,在现阶段全面实现复工复产,对中国GDP水平尽快赶超美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总体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前进目标,但需要面对内外部动态环境变化的双重考验。

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向着更健康和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转变。截至2020年,中国已经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前提,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定位正在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并且这一发展的势头还将继续强劲下去。

但是,中国目前仍旧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并且在中国自身增长方式转变和政府角色转型的过程中,内部动态性和外部国际环境双重影响也为中国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相比之下,美国的经济发展虽然仍保持其原有的优势,但后劲不足,面对全球性经济突发事件,其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总需求不足依然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拖累因素,而对于庞大的不可贸易部门,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此外,在如COVID-19疫情这样紧急灾害发生的之时,美国政府需要对需求和投资领域进行逆周期的财政操作也因财政灵活性大不如前而受到诸多限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