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坛祈年殿: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智慧结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坛祈年殿: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智慧结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eipian.cn/55sq828w

天坛祈年殿作为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典范,不仅展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更凝结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深刻理解。从其独特的圆形结构到精妙的柱网设计,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座历经600年沧桑的建筑瑰宝,感受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智慧。

祈年殿作为天坛的主要建筑,严格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进行设计,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祈年殿外形恢弘威严、具有擎天之势,静雅之中又带动感。祈年殿的圆形构造表达了古人的“通天”思想,在建筑空间上立体的圆形表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时空观。

在古代祈年殿作为天与人共通的神圣载体,帝王在祈年殿举行盛大祭典,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祈求在这恒久的时空里保佑人们能够生生不息,这座恢弘殿宇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精神正是通过科学的柱网结构表现出来的。

祈年殿的前身是用于合祀天地的大祀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大祀殿面阔十一间,形制类似现在的太庙前殿。明嘉靖九年(1530),嘉靖皇帝改天地合祀为分祀,在大祀殿以南修建圜丘坛以祭天。大祀殿被废弃。嘉靖十九年(1540),废弃的大祀殿被拆除,在原址兴建大享殿,用于举行明堂秋享之礼。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改大享殿名为祈年殿。“祈年殿”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柱网结构

祈年殿为圆形攒尖木结构建筑,28根大柱支托三层檐,平面布局为三层柱网,外圈12檐柱支托下层檐,内圈12金柱支托中层檐,中间4龙井柱支托上层檐。梁架结构为柱上架梁,横以檩,上置托斗枋,斗棋,用扒梁、圆形托斗枋、并口枋、十字梁等组成圆形屋架,采用弯圆枋檩与直梁搭架的方式,弯圆枋檩做形,直梁承重,结合斗棋支架完成圆形造型,檩上铺放椽子、望板、铺瓦,形成由龙凤藻井为圆心向外放射的结构,三层檐层层收缩,层层叠摞,斗拱凭榫卯支于圆穹内壁,实现了收缩向上的美学效果。

建筑寓意

祈年殿柱网寓意示意图

祈年殿的4根龙井柱所形成的开间象征春夏秋冬四季,12根金柱所形成的开间象征12个月;12根檐柱所形成的开间象征12个时辰;檐柱、金柱合计24根柱子所形成的开间象征农历24节气,加上4根龙井柱所形成的开间合计28个象征周天二十八星宿。祈年殿的这种设计,是古人“重农”思想的反映。据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年”字意为稻谷成熟,即收获。“年”的古字形状就像一个人把一束成熟的稻谷举在头顶上,表示收获。卜辞中有不少关于“祈年”、“受黍年”的记载,记录了我国远古先民为祈祷丰收而举行的祭祀活动。

明清时期,北京天坛是都城礼制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封建礼制建筑,它达到了建筑、艺术、文化精神与国家礼制建设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600年春秋流转,在当代,作为世界遗产和中华文明的象征,天坛延续了历史文脉,传承了文化精髓,同时又体现着现代文明魅力,在文化自信、首都建设、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金名片”作用。

天坛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决定其文化景观的独特性与全球性,努力恢复完整天坛格局、实现遗产完整不单是全人类共同的保护目标,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天坛的完整性保护将在中轴线申遗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今天,我们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但是这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还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让我们携手,共同守护遗产,弘扬文化,使天坛这座时空建筑生生不已,水续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