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宝山犯罪人格的形成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宝山犯罪人格的形成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jzcmfw.com/laws/13898146.html

白宝山犯罪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白宝山是一个例子,代表了在现代社会中形成犯罪人格的些特定因素。白宝山犯罪人格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童年和青少年期

童年和青少年期是犯罪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缺乏父母关爱、暴力倾向、学校教育不足等都可能导致犯罪人格的形成。

青年期

青年期是个体形成自我认同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个体会对社会、家庭、自我等进行不断的探索和认识。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受到不良的社会影响、体验到生活挫折、产生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犯罪人格的形成。

成年期

成年期是个体开始承担社会责任和角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犯罪分子可能会因为经济困难、职业失败、家庭矛盾等原因,采取犯罪行为来获取金钱和满足自身需求。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可能会导致犯罪人格的形成。

犯罪行为和刑事犯罪

犯罪行为和刑事犯罪是白宝山犯罪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犯罪分子可能会因为自身的犯罪欲望、对社会的报复心理等原因,实施一系列的犯罪行为。这些犯罪行为会导致犯罪分子被追究刑事责任,进一步加剧其犯罪人格的形成。

白宝山犯罪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童年和青少年期到青年期,再到成年期和犯罪行为,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形成犯罪人格。因此,对于犯罪人格的形成,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干预,以帮助个体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图1:白宝山犯罪人格的形成研究

本文以白宝山犯罪案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犯罪人格的形成原因、特点及预防措施。白宝山案件是我国近年来较为典型的恐怖主义犯罪案件,通过对该案例的剖析,可以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图2:白宝山犯罪人格的形成研究

白宝山案件概况

白宝山,男,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多年的生活中,白宝山因家庭、生活压力、精神疾病等多种原因,逐渐形成了扭曲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012年,白宝山开始在网络上 上传播极端主义思想,并在2013年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如制造毒气袭击、制造爆炸事件等。最终,白宝山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白宝山犯罪人格的形成原因

家庭环境因素

白宝山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平时对其要求严格,尤其是对其学习方面的期望较高。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白宝山的学业成绩并不理想。这使得白宝山产生了自卑情绪,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白宝山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白宝山接触到了大量的极端主义思想,其思想逐渐扭曲,对现实产生了不满。同时,白宝山在生活中遭遇了一系列的不公平待遇,如工作受挫、家庭矛盾等,这使得其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仇恨情绪。

精神疾病因素

在犯罪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精神疾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白宝山患有精神疾病,这使得其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无法以正常的方式释放情绪,从而导致其犯罪行为的发生。

白宝山犯罪人格的特点

  1. 极端主义思想

白宝山的犯罪人格形成与其接触到的极端主义思想密切相关。其传播极端主义思想,最终导致其行为走向极端。

  1. 计划性、组织性

白宝山的犯罪行为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和组织性。其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显示出了其强大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

  1. 报复性

白宝山的犯罪行为表现出强烈的报复性。他对社会的不公平待遇产生了强烈的仇恨情绪,并通过犯罪行为来报复社会。

白宝山犯罪人格的形成预防措施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犯罪人格形成的关键。通过对白宝山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白宝山的精神疾病与其心理压力过大有关。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对于预防犯罪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极端主义思想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及时清除此类思想,对于预防犯罪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白宝山家庭背景较差,这使得其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缺乏有效的求助渠道。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们更多的求助途径,对于预防犯罪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白宝山犯罪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犯罪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因此,预防犯罪人格的形成,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共同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明.白宝山案启示录:恐怖主义犯罪及防范[J].法制日报,2015,(03):10-11.

[2] 李刚.从白宝山案看恐怖主义犯罪特点及防范策略[J].当代法学,2015,(02):45-51.

[3] 高建红.恐怖主义犯罪人格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研究版),2012,(05):10-14.

[4] 周光权.犯罪人格形成的原因、类型与转化研究[J].中国犯罪学,2009,(02):1-1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