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怪物:从误解到真相
《山海经》中的怪物:从误解到真相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博物志,其中记载了众多奇异的怪物。这些怪物究竟是古人凭空想象的产物,还是有其现实依据?本文将为您揭示《山海经》中怪物的真实面目,展现古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认知。
怪物的来历
《山海经》与古代博物学
大家心目中的《山海经》是什么样子?
是不是就像下面这幅图,好像一部怪物志,有着各种各样的怪兽。
《山海经》异兽图
但我今天想告诉大家,《山海经》记录了中华大地山川之上各种草木鸟兽、金石矿物等,是一本古人基于实地考察的、真实记录的、非常客观真实的一部自然科学的书,它是一本博物志。
《山海经》中的怪物
《山海经》中的怪兽可以分为两类,我把它称为组合怪物和畸形怪物。组合怪物就像鯥,它一身兼具鱼类、兽类、鸟类、蛇类的身体形态,长得不伦不类,好像是把不同动物的身体部位缝合在一起。再一类就是畸形怪物,我们知道,动物都是一个脑袋一个身子,但在《山海经》里面,野兽能有九个脑袋、三个身子、四条腿,这类怪兽的身体器官比正常动物或多或少,所以称之为畸形怪兽。
组合怪物·鯥([lù])
鯥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读[qū]: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上图是明清时期画家画的鯥,上图的鯥长着牛头牛角,下图的鯥长着牛的身子和四只牛蹄子,两幅图中的鯥都有蛇一样细长的尾巴、鸟一样的翅膀,浑身长鳞。那么这个鯥究竟是什么?
穿山甲
答案就是穿山甲。穿山甲浑身长满像鱼一样的鳞片,又喜欢戏水,所以古人把它称为鱼。把穿山甲的体型放大到牛的大小,穿山甲的身体大,脑袋跟身体相比显得很小,两个小耳朵像牛的耳朵,身体背部隆起就像牛的背部。由于住在山上,所以说它陵居。两边的鳞片像人穿着蓑衣一样耷拉下来,像鸟收拢翅膀,甲片之间长着细细的硬毛,“鯥两肋生羽”。因穿山甲的叫声如“留牛”两个字的发音,所以称为鯥。穿山甲有冬眠习性,所以古人以为它冬天死了,天暖和之后又活了,才记录它“冬死而夏生”。
畸形怪物·鯈鱼
鯈鱼
“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鯈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说文解字》说“儵”字“从黑,攸声”,意思是说这个字是由“黑”和“攸”两部分组成的形声字,读作you,意思是黑。你念出“儵鱼”的读音,你立刻就会联想到鱿鱼,儵鱼就是我们今天吃的鱿鱼。由于鱿鱼生活在海里,古人不可能对儵鱼有细致的观察,会把它的腕足当成尾巴,肚子当成脑袋。鱿鱼在水中游动时,确有几分像小鸡或小鸟的样子。
《山海经》与博物志
《山海经》的内容结构跟现在的博物志一脉相传。现在博物志都分门别类,有中国动物志、中国植物志、中国矿物志、中国药物志等,古人对博物的分类较现代的博物分类精简了很多,《山海经》只设置了草、木、鸟、兽、虫、鱼、蛇几类。
《山海经》元人抄本
我们以《山海经》第一条为例,“南山经之首曰䧿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这是它的地理位置,说明了物产的产地,即靠近西海的招摇之山;“多桂,多金玉”,这座山产桂树、黄金、玉石,桂树、黄金、玉石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一般人都知道,所以这里无需对它们进行具体描述……“有木焉”“有草焉”“有兽焉”,这是说明物产的类别,分别属于树木、草类和野兽;然后描述这种草、木、兽的长相、习性:祝余,“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迷榖,“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狌狌,“有兽焉,其状如禺而自耳,伏行人走,其名曰,食之善走”。“食之不饥”“食之不迷”“食之善走”,这是说明它们的用途,《山海经》记录的各种动植物,都是有用途的。
《山海经》是按照博物志的体例,按部就班地记录了480多座山出产的各种动物、植物、矿物,说明其名称、类别、形态、用途、产地,就是一部典型的地理博物志。
从读到读懂
当大家看讲座信息时,或许在心中期待《山海经》中的怪物多么荒诞古怪,然而我们讲到的只是书中对各种动植物的描写。我们把《山海经》视为怪物志,把里面的动物当成怪物,是因为我们觉得古人缺乏自然知识。实际上,古人对自然界的了解,远远高于我们现代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自然界没有怪物,古人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捏造怪物,怪物源于我们这些读者的无知,我们没有正确理解古人那些原本朴素的话语,将他们所讲述的原本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误解为怪物。
《宋本山海经》
注:(晋)郭璞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所以,《山海经》这本书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它的猎奇性,而是它保存了上古先民丰富的自然知识。这本书用简洁的文字,明晰的体例,精确的数字,如实记录了四百多座山峦,三百多条河流以及生活、蕴藏于这些山峦河流中的百余种野兽,百余种飞鸟,百余种草木,几十种水生动物,近百种矿物,二百余种金石矿藏的产地,形状,习性,功用等等。如果你真正把这本书读懂了,你会发现古人眼中的自然界,那些鸟兽草木是多么丰富多彩,多么生动有趣。
延伸阅读
《众神的山川——
〈山海经〉与上古地理、历史及神话的重建》
作者:刘宗迪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馆藏地:首图(华威桥馆)B座四层历史、地理文献阅览
索书号:K928.626 /118/.1
《失落的天书——
〈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
作者:刘宗迪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馆藏地:首图(华威桥馆)B座四层历史、地理文献阅览
索书号:K928.6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