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哪吒”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最近,《哪吒2》这部电影大火。你知道他的名字“哪吒”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从文字学的角度看看哪吒名字背后的古文化密码。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哪吒原名“那吒”
哪吒,这个名字来源于佛经的音译,是一个外来的名字,原本的梵文名叫Nata,其汉语的原音译名为“那吒”。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到了唐代,“哪吒”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中土的佛教经典中。
“那”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是汉朝才出现的字。
“那”字左边是“冄(冉)”字的变形,“冉”的字形“像脸上长满大胡子的样子”。右边是“阝”(右耳旁),在汉字里“右耳旁”表示“城市、城邑”的意思。所以,“那”字造字时的意思就是“大胡子们居住的城市”。
“那”里是“哪”里
“那”字的字形和字义与古代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关。古代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国家被称为“西夷国”,因为这些国家的男子胡须浓密。此外,“那”字在汉朝时期开始使用,可能与当时西域国家的文化交流有关。据说张骞出使西域时,发现西域国家男人都留大胡子,于是开始把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那”。
由于西域地方离中原很远,故“那”字后来被用来表示“远的地方”。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哪”字是“那”字的衍生字。“哪”字可以看作“那”字的疑问形式,有一种“问问题”的感觉,比如“哪里?”“哪个?”这种加旁造字的方式在汉字演变中非常常见,例如“也”与“他”、“它”的关系。
随着哪吒形象的本土化,“那”字逐渐被替换为“哪”字,可能是为了增强名字的音韵美感或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吒”字:从怒吼到叱咤风云
在神话传说中,“吒”字作为天地间的第一个声音,蕴含着神圣力量。“吒”字金文的上面是一个张开的口,表示一种很厉害的声音,意思是怒吼或者震慑别人。
“吒”字在古代文献中常与“叱咤”连用,表示一种威严或震慑的力量。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叱咤风云”的记载,形容项羽的英勇与霸气。这种力量感在哪吒的形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手持乾坤圈、混天绫,脚踏风火轮,大闹东海,无所畏惧。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在《说文解字》中:喷也,叱怒也。“吒”念zhà,带着愤怒,有责备的意思。吒,是愤怒时的发声。
所以,有一种说法说“哪吒”的名字来自于一种模拟愤怒的声音。这个声音就像是开天辟地后的第一次雷电激荡所发出来的“吒”声。
最早的吒字出自金文(西周的比盨(xǔ)中)
西周的比盨(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