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外科缝线选择指南:从粗细到材料,一文读懂如何选择合适的缝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外科缝线选择指南:从粗细到材料,一文读懂如何选择合适的缝线

引用
丁香园
1.
http://orthop.dxy.cn/article/799383

外科因工具的更迭而不断获得新的生机。那一根根不起眼又不可或缺的缝线,却是外科医生最离不开的工具之一。
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缝线?其实,仅仅从外科缝线的外包装上我们已经能够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

粗细

各种缝线的粗细以号数与零数表示。
中国常以号数表达,从细到粗为:1#、4#、7#、10#;美国药典则以零数表达,由粗到细为:1-0~10-0。
其对应关系见下图:
相同材质下缝线的直径越粗,其抗张强度就越大。
但缝线绝不是越粗越好。一方面,缝线越粗线节越容易脱落;另一方面,更细的缝线带来的缝合部位纤维形成更少,有利于组织生长。
一般公认,应使用与缝合组织天然强度相匹配的最细缝线,以使缝合所致的创伤减至最低限度。

材料和编织

外科缝线根据其理化性质可分为可吸收缝线和不可吸收缝线;根据其材料来源可分为天然缝线和人工缝线;根据其编织又分为单股和多股。

可吸收和不可吸收

可吸收性缝线能通过人体内酶的消化来降解,或者水分逐渐渗透到缝线纤维内而引起多聚体链的分解。
张力支撑时间即缝线植入体内到张力降到初始张力的 22% 的时间,对于可吸收缝线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在选择合适的可吸收缝线时,需要考虑到可吸收缝线有效张力支撑的时间应该满足组织愈合的需要时间(见下图)。
不可吸收性缝线在体内不受酶的消化,也不被水解。
这一特性使得它在外科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可用于以下情况:

  • 患者对可吸收性缝线有过敏
  • 疤痕体质或有组织肥大的患者
  • 体腔内缝合的组织愈合缓慢,缝线需长时间留于组织内维持创面有效张力
  • 固定除颤器、起搏器、药物释放器等

天然和人工

天然材料缝线大多含有蛋白,成分不均一,在体内会产生酶解反应,理化性质不一;因此,组织反应较大,张力、支撑时间及吸收时间不可控。
而人工材料理化性质均一可控,组织反应小,可以获得确切的张力、支撑时间及吸收时间,是更符合临床要求的产品。

单股和编织

  • 单股纤维缝线
    优点:
    ① 毛细现象小
    ② 对组织损伤小、瘢痕小
    ③ 穿过组织时所遇阻力小
    ④ 细菌定植少
    缺点:
    ① 趋于保持原先的螺旋状态(记忆性)
    ② 表面光滑
    ③ 操作时的可控性差
    (因此单股线通常需打更多个结,并且每个线结都要安全到位)

  • 多股编织缝线
    优点:
    ① 抗张力较大
    ② 柔软、成结性好、记忆性弱
    ③ 打结牢靠,手感好
    缺点:
    ① 粗糙,组织反应大
    ② 细菌易定植
    ③ 可能成为泌尿系、胆道结石形成的介质

针形

针形需要看针尖形状和弧度,根据不同组织的特性做出选择。
针尖形状
我们都知道圆针和角针,但其实,针尖形状和可以继续细分:
择针尖形状可依据需要穿刺的组织的坚硬程度。
角针:用于胶原密度较高的组织,如筋膜、皮肤;反向锋利刃的切割刃位于三角形的底边,更靠近需要缝合的组织,因此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和最小的缝线切断效应。
圆针:用于实质脏器,如肝脏、脂肪和肌肉;圆针通常对组织的损伤比角针低,但如果过度用力所造成的损伤可能性更大。
铲形针:灵活度和控制力较强,多用于精细的眼科手术。

弧度

根据缝合时所能暴露的空间和环境不同,也衍生出了不同弧度的针方便术者操作:

原则

理想的缝合材料应该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打结安全性,同时又能保持弹性和最小的组织反应性,可惜这种理想的通用性缝线目前还不存在。
所以外科医生必须综合考虑到缝合部位感染的风险、愈合时间、强度、需要的张力和缝线本身特点等因素选择一种最适合特定的伤口和环境的缝线。
有学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缝线的选择原则可供参考:

1、通常选用与缝合组织天然强度相匹配的最细、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愈合缓慢的组织(筋膜、肌腱)选择不吸收或较长时间可吸收缝线;
2、用可吸收缝线缝合生长愈合较快的组织,如口腔粘膜、生殖器粘膜;
3、对具有潜在污染的组织,应避免使用多股纤维缝线,而应选用不容易被细菌附着的单股纤维缝线及可吸收缝线,优选抗菌可吸收线;
4、对于特别强调美容效果的部位,考虑使用最细的惰性单股缝合材料,如尼龙;
5、胆道和泌尿道系统,最好使用可吸收缝线,如果必须使用不可吸收缝线的话,聚丙烯缝线是最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C.Y.-H. Christie G Regula, Suture Products and TechniquesWhat to Use, Where, and Why, Dermatol Surg 41 (2015) S187-200.
[2] G.M.S. Omar F Dueñas-Garcia, Katherine Leung, Kristen L Billiar, Michael K Flynn, Knot integrity using different suture types and different knot- tying techniques for reconstructive pelvic floor procedures, Int Urogynecol J 29 (2018) 979-985.
[3] D.J.G. Bradley S Bloom, Suture material in cosmetic cutaneous surgery, J Cosmet Laser Ther 9 (2007) 41-45.
[4] 唐健熊, 腹壁切口缝合与缝线的选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6 (2006) 815-816.
[5] 陈. 双. 杨斌, 外科缝合材料进展与选择缝线的原则,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5 (2005) 511-512.
[6] Richard A. Jonas 主编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综合治疗学 第二版. 上海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6.

本文原文来自丁香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