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监测及注意事项
洁净室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监测及注意事项
洁净室的空气质量控制是生物制品生产、医药工业等领域的重要环节。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等指标是评价洁净室(区)级别的重要依据。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指标的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洁净室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空气洁净度是指以单位体积空气中某种微粒的粒子数量和微生物数量来区分的空气洁净程度。而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等是评价洁净室(区)级别的重要指标。关于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监测方法可分别参照:GB/T 16292-2010、GB/T 16294-2010、GB/T 16293-2010,下面将对这三种指标的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悬浮粒子
我们在进行悬浮粒子检测时一般依据《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GB/T 16292-2010为标准。我们可使用光散射粒子计数器或激光尘埃粒子来进行检测。在进行仪器的设置时,需要保证每次的最小采样量达到要求。最小采样量见表一。
在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多于最少采样点(不得少于2)且总采样数不得少于5次,采样口一般在离地0.8m处,如果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在离地0.8~1.5m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可少于5点。
最少采样点可有2种方法进行选择。
方法1:
方法2:见下表二。
在采样过程中需注意:
- 在单向流区域内,采样口应正对气流方向;在非单向流区域内,采样口应向上。
- 采样点应尽量避开回风口。
- 测试者在采样时应尽量少活动并处采样口下风侧,如果房间特别小,建议离开采样房间。
- 应对打印数据进行整理,防止其拖地带起粒子。
对于数据的处理:
- 采样点的平均悬浮粒子浓度 A(粒/m³)
其中Ci为某一采样点的粒子浓度(i=1,2,…,n),(粒/m³),n为某一采样点的采样次数。 - 洁净室的平均粒子浓度 M(粒/m³)
其中Ai为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i=1,2,…,n),(粒/m³),L为某一洁净室的总采样点数。
3.标准差 SE
4.95%置信上限UCL(当采样点数多于9个时不用计算UCL)
UCL=M+t*SE
其中t分布系数见表三
对于结果判定:需同时满足Ai≤级别界限与UCL≤级别界限这两个条件。(若采样点数多于9个需满足Ai≤级别界限)。
沉降菌
我们在进行沉降菌检测时一般依据《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4-2010为标准。在进行沉降菌检测前需配制TSA或SDA或购置预罐装并进行过适用性检查的培养基,一般培养皿采用Φ90mm*15mm规格。
在放置培养皿时要满足最少采样点数(参考悬浮粒子的最少采样点数)和最少培养皿数。最少培养皿数见表四。
表四 最少培养皿数
在采样时需注意:
- 培养皿一般放置于离地0.8~1.5m处,尽量避免放置在回风口附近。
- 在打开或关闭培养皿盖时需要注意手不要经过暴露的培养皿上方。
- 在培养皿暴露时上方不得有阻挡物,且应尽量减少人员走动。
- 培养皿的暴露时间在静态测试时要超过30min,在动态测试时不得大于4h。
为了避免培养皿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影响,我们在进行沉降菌检测时需在每个区域取1个培养皿与其他培养皿相同操作但不打开培养皿盖使其暴露来作为对照,并与采样后的培养皿一同放置于培养箱培养。
当采样结束后,如果使用TSA则在3035℃的培养箱培养不少于2d;如果使用SDA则在2025℃的培养箱培养不少于5d。所有培养基需要倒置于培养箱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对培养皿的菌落进行计数并算出每个房间的平均菌落数。最后需将培养皿进行危废处置,不可直接丢弃。
对于结果判定:满足平均菌落数≤级别界限。
浮游菌
我们在进行浮游菌检测时一般依据《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3-2010为标准。我们可使用狭缝式采样器、离心采样器或**采样器来进行检测。检测的培养皿可参考沉降菌的培养皿。
在进行仪器的设置时,需要保证每次的最小采样量达到要求。浮游菌的最小采样量见表五。
浮游菌检测时需注意:
- 在采样时要满足最少采样点数(参考悬浮粒子的最少采样点数),采样位置应离地0.8~1.5m处并避免在回风口附近。
- 在每次进入新房间进行采样前应对采样器进行消杀并开启采样器,待残余消毒剂蒸发彻底后再放入培养皿进行检测。(如果单一房间面积过大,可以每间隔几次采样就对采样器消杀一次)。
- 在采样时尽量避免人员走动防止影响检测结果。
在每个区域内取1个培养皿不暴露作为对照,并于采样后的培养皿一同放入培养箱培养。当采样结束后,如果使用TSA则在3035℃的培养箱培养不少于2d;如果使用SDA则在2025℃的培养箱培养不少于5d。所有培养基需要倒置于培养箱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对培养皿的菌落进行计数。最后需培养皿进行危废处置,不可直接丢弃。
对于数据的处理:
我们需要对每个测量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进行计算。
对于结果判定:每个测量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级别界限。
悬浮粒子、沉降菌与浮游菌的判定依据一般参考《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