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人作坊到国礼制造者:赤峰地毯厂的辉煌历程
从7人作坊到国礼制造者:赤峰地毯厂的辉煌历程
赤峰地毯厂,这座诞生于1958年的企业,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创新精神,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最初只有7名职工的手工作坊,到远销17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赤峰地毯厂创造了多个“第一”:首创哈达毛地毯、成功研发天然色羊毛地毯、推出长城艺术挂毯……这些成就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让“长城”品牌享誉世界。
长城挂毯
英金河畔,红山脚下,曾坐落着赤峰长城地毯厂。1958年建厂时,这里只是一个拥有7名职工的手工作坊。在创业初期,荒凉的厂区、简陋的设备和单一粗次的产品让工厂面临巨大挑战。
地毯厂大门
面对困境,厂长冀永来带领职工们将突破口选在当地特有的“哈达毛”资源优势上。经过不懈努力,粗次的哈达毛被成功织成精美优质的地毯,这一创新不仅为工厂带来了转机,也为我国地毯行业增加了一个特殊品种。这种地毯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澳大利亚客商称赞其为“世界一流”,日本商人也看准了其市场潜力,签订了大量订单。
地毯厂厂区
1964年,赤峰地毯厂成功创织出长城艺术挂毯,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挂毯由155.5万个毛绒结组成,采用352种组合色,生动展现了万里长城的雄伟气势。这块挂毯不仅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还作为国礼赠送给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8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视察工厂时,亲自动手织制挂毯,并题词“人间绝艺、民族之光”。
正在剪雕的地毯厂女工
赤峰地毯厂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职工的努力。图案设计师马子廷创作出多款经典作品,技术能手张玉荣在全国比赛中获奖,蒙古族姑娘苏玲设计的唐宋花鸟图案被国家录用……这些匠人精神共同铸就了企业的辉煌。
地毯厂生产的高档地毯
1972年,赤峰地毯厂成功研发天然色羊毛地毯,这一创新产品很快成为市场宠儿。1988年,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1991年自营出口创汇300.13万美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创汇指标。然而,1997年企业破产,改制为赤峰长城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企业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制作了25块大块异彩地毯。此后,企业迁址至赤峰红山经济开发区,未再开展地毯生产。
赤峰地毯厂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工艺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辉煌历程,展现了中国匠人的智慧与匠心。虽然企业已不再生产地毯,但其创造的工艺精品和留下的宝贵经验,将继续激励着后来者在工艺美术领域不断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