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真假辨别指南及法律后果详解
直播带货真假辨别指南及法律后果详解
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直播平台购买商品。然而,直播平台上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如何辨别真伪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辨别直播中的假货与真货,并说明直播卖假货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如何辨别直播假货与真货
辨别直播中的假货与真货,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查看商家资质:正规品牌官方直播间或有品牌授权的直播间,所售商品为真货的概率较高。可要求商家展示品牌授权书等相关证明文件,无合法授权的直播间风险较大。
观察商品细节:仔细查看直播中商品的做工、材质、包装等。真货通常做工精细,材质优良,包装印刷清晰、色彩鲜艳且文字规范;假货可能存在做工粗糙、材质劣质、包装模糊、图案变形等问题。
参考价格:若某商品在直播中的价格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很可能是假货。商家虽会有促销活动,但价格不会离谱,过低价格往往隐藏风险。
借助鉴定渠道:对于一些高价值、专业性强的商品,可要求商家提供鉴定证书,也可在购买后找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消费者还可查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反馈,若大量消费者反映是假货,需谨慎购买。
直播卖假货的法律后果
直播卖假货可能会被判刑。依据相关法律,若直播售卖假货的行为符合一定条件,便会触犯刑法。
从销售金额看,当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此外,若所售假货涉及特定商品,如假药、劣药等,还可能触犯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等,相应刑罚更为严厉。总之,直播卖假货存在被判刑风险,具体量刑需依据案件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判定。
法人可能承担的责任
直播卖假货,法人可能面临多种处理情形:
民事责任:法人需对消费者承担赔偿责任。消费者因购买到假货遭受损失,法人要依法赔偿其直接损失与合理间接损失,如退货退款、赔偿医疗费用等;同时,法人还可能需对受假货侵害的品牌方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弥补品牌方的经济损失与品牌声誉损害。
行政责任:市场监管部门有权责令停止销售假货行为,没收违法销售的假货及违法所得,根据情节轻重,对法人处以相应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吊销营业执照,限制法人在商业领域的经营活动。
刑事责任:若销售假货达到一定金额标准或情节恶劣,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犯罪,法人作为单位代表,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有期徒刑、拘役及罚金等刑罚。具体处罚需结合案件事实、证据及法律规定综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