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执子之手”到“对簿公堂”:一起彩礼返还纠纷案的审判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执子之手”到“对簿公堂”:一起彩礼返还纠纷案的审判解析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68008

彩礼是我国婚嫁领域的传统习俗,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然而,当婚姻关系破裂时,彩礼的返还问题往往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离婚案件,详细分析了彩礼返还的法律依据和具体判定标准,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案件详情

原告张某某(男)与被告赵某某(女)于2021年10月经媒人介绍相识,2022年8月4日登记结婚,2022年10月5日举行婚礼,2023年12月4日因发生矛盾分居,双方未生育子女。

现男方起诉离婚,称其父母曾给付女方彩礼现金8万元,登记结婚后又赠与二人存款16万元。现女方银行卡有存款27万余元,要求女方给付其13.5万元并返还彩礼8万元及所购“三金”。

女方则称,男方母亲在订婚宴上交给其一张男方父亲名下的银行卡,并告知取款密码,卡上存有彩礼25万元,不存在现金彩礼8万元。后女方使用该银行卡购买电器和黄金饰品、用于与原告日常生活等花费8万元左右。婚后男方父亲将卡中剩余彩礼款17万元转入女方银行账户,女方存入定期存款16万元,卡中还有女方父母给的8万元和娘家亲友给的礼金。双方婚后共同生活时间较长,女方也有相应花费,不同意返还彩礼款及使用彩礼购买的黄金饰品等各类物品,亦不同意分割名下存款。

案件审理

男方与女方为缔结婚姻关系,根据习俗支付的礼金,应属彩礼。双方就给付彩礼数额及形式产生争议,男方虽称支付8万元现金彩礼,但未提交证据证明。

女方出示了订婚宴上男方母亲交付女方银行卡的特写照片,又提供媒人出庭作证佐证彩礼给了25万元,亦符合当地婚嫁彩礼情况。

同时,男方父亲的银行卡在订婚宴前先清空余额又整存入25万元,举行婚礼前刷该卡置办电器、黄金饰品等,之后男方父亲又按剩余款项数额一次性转入女方银行账户17万元。

综上,可以认定男方支付女方的彩礼应为25万元,女方此后存入的定期存款16万元亦为彩礼,刷男方父亲银行卡购置的电器、黄金饰品也具有彩礼性质。

本案中,男方支付的彩礼金额较高,且彩礼购置的黄金饰品、家用电器尚在,剩余16万元存入银行,彩礼并未随日常生活消耗;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举行婚礼后共同生活时间14个月,未孕育子女,加之双方均未举证证明对方存在过错,考虑上述情况,女方应适当返还部分彩礼。

最终,法院判决双方离婚,用彩礼购买的电器、男式项链、男式戒指归男方所有,金手镯、足金坠、女式项链、女式戒指、16万元存款归女方所有。女方父母给付的8万元和女方亲属的礼金,款项均来源于双方登记结婚后。亲属在婚礼上的赠与按习俗应是对新婚夫妇共同的赠与,女方没有举证证明系对其个人赠与,故款项属原、被告夫妻共同财产,应给付原告一半。

法官有话说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婚恋美好,也需谨慎,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只有真诚以待、理智婚恋,方能甜蜜长久。

在涉及返还彩礼纠纷时,人民法院会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时间、婚姻登记、孕育子女等不同因素在缔结婚姻这一根本目的实现上的比重,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双方过错等因素,确定彩礼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合理平衡双方当事人权益。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五条 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人民法院认定彩礼数额是否过高,应当综合考虑彩礼给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