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吉林兄妹访朝,金日成赠巨款:“以后我就是你们的父亲!”
1985年吉林兄妹访朝,金日成赠巨款:“以后我就是你们的父亲!”
1985年春天,吉林一对兄妹随中国代表团受邀抵达朝鲜首都平壤,在下车时受到了朝鲜民众的热烈欢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更是亲自迎接。在进行了官方的接待仪式之后,金日成和代表团随行官员讲述了中朝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在金日成看到吉林兄妹的瞬间,他竟快步走到面前用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说道:“孩子,我终于见到你们了!”更是让旁边的警卫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箱子,打开一看竟全是现金,足足高达2万元之多。这让在座的不知情者一头雾水,这兄妹二人能让金日成如此重视,他们到底是何方神圣?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延续了大半个世纪之久的友谊。
1917年日本对日据朝鲜实行更加严峻的治理政策,非常多的朝鲜反日成员被抓捕,其中就包括了金日成的父亲。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表面上是一位教师,实际上却是朝鲜的地下反日组织朝鲜国民会的成员,在1917年因参加反日组织被日本警察逮捕,之后被判刑一年,囚禁在平壤监狱。
出狱后为躲避战乱携子来华,暂时的居住在中国吉林省临江县。1925年,金日成随父亲从临江县来到了抚松县,由于当时从朝鲜来到抚松县的人数众多,落户变得异常困难。但接下来遇到的事情却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境遇。
正当他们苦苦坚持的时候,金父在与一位早年移民到抚松县的朝鲜同胞见面时了解到:本县的一位大户人家妻子不知何原因一病不起,瞧了许多个郎中一直没有好转。这让金父看到了希望,因为他恰好懂得一些西医,随后在朋友的介绍下,金父来到了这位大户人家的家里。而这,正是张蔚华的家,一病不起的不是别人,正是张蔚华的母亲。在金父的西医疗法下,张蔚华的母亲竟真的开始好转,这让张蔚华的父亲对眼前这位先生感激不尽,随即在酒楼宴请金父。在双方的交谈中,更是忽觉相交恨晚,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张父的帮助下,金日成和他父亲便顺理成章的落户在了抚松县。随后,金日成就读于抚松第一小学,并和张蔚华成了同桌好友,莫逆之交。
天有不测风云,
1926年金父金亨稷病重,多番治疗无效之后撒手人寰。刚到抚松县不久的金日成能做什么?这让他感到心如刀割并且感到无力。但在张蔚华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则是直接找到了张蔚华的父亲。张父在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火急火燎的来到了金日成的住所。随后更是亲自操办了金父的葬礼。这件事情之后,金日成对待张蔚华父亲愈发尊重。
在父亲病逝之后,金日成一家的生活日况俞下,期间得益于张父的救济,让金日成可以继续进行求学。并且张父时不时的带张蔚华来金日成的家中也让金日成在市区父亲之后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锦上添花远远不如雪中送炭,在金日成最难过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也许在几十年之后金日成依旧能关心张家人也有这一方面的原因吧。
金日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并且张蔚华和金日成两人感情愈加深厚,两人经常一起吃饭、游戏甚至抵足而眠。在这期间金日成跟张蔚华讨论了很多,从昔日的经历到未来的打算,金日成向张蔚华讲述了自己未来的打算,并且为他宣扬了革命的本质。这番交谈像是给张蔚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革命对于张蔚华而言也只是之前也在报纸和人们的口述中简单的了解过。但是在金日成亲身的讲解和切身的经历下,让张蔚华更加直白的了解了什么是革命。
少年的生活不可能一直无忧无虑,更不要说金日成这种背负着家国大恨的人。1927年金日成和张蔚华顺利在抚松县第一小学毕业,因为家庭的原因让金日成不得不选择费用更低的吉林市毓文中学,而张蔚华则是要前往沈阳读国中。这一度让张蔚华感到失落,甚至想去征得父亲的同意和金日成一同前往毓文中学。这种想法不出意料的被张蔚华的父母否决了,从任何方面分析这都是理所应当的,身为父母的人自然想给予自己孩子最好的。在张蔚华把这件事情告诉金日成之后,金日成并没有感到意外,他也开始了对张蔚华的劝导。因为这次他去毓文中学不只是为了求学,更多的是结交更多的抗日有志之士。在金父死后金日成已经决定了要继承父亲遗志,全身心的投入革命,而前往毓文中学正是他的机会。可是离别总是让人感伤,更不用说是小孩子了,在经过了长久的相处下,金日成和张蔚华已经成为了彼此之间最好的朋友,这一度让两人无法接受。离别之日转瞬即至,他们将前往不同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并不像年少时那般轻松了。
在1926年金日成开展了许多积极的反帝国主义活动,更是打算依靠进步青年来建立一个新型革命组织,于是同年10月17日金日成建立了打倒帝国主义同盟,吸引了众多进步青年的加入。而受到金日成革命思想的影响,张蔚华渐渐的从一个富家子弟变成了一位革命战士。在一天夜里,张蔚华偷偷来到了金日成的家中,他已经做好了成为一名革命战士的准备。自此之后金日成便在张蔚华的帮助下开始办起了刊物,1928年1月15日朝鲜第一份革命刊物《红日》横空出世。这天金日成像往常一样开启了今天的宣传任务,他就站在一处台阶上,向围观的众人大肆宣扬他的抗日精神。不幸的是,他被捕了并且被押送到了监狱。而张蔚华这边等到了夜深,迟迟不见金日成的身影,他开始有点慌了,急忙穿起衣物向金日成的目标地点赶去,却迟迟不见金日成的身影。直到了第二天,他才在街上小贩的口中得知金日成被捕。这让他如感重击,随后他不敢迟疑,立刻返回了自己的家中讲这件事情告知了自己的父亲。张蔚华的父亲了解之后也不敢耽搁,带着张蔚华便向外面走去,张父是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他找到了许多之前认识的老朋友,对他们说了又说、求了又求,过去了几天的时间总算是有了结果。金日成被放了出来,自此之后,他和张蔚华的关系也从志同道合的朋友转换成了有过生死之交的战友。因为此事,张蔚华也在父亲的坚持下不得已回到学校完成学业。本以为两人会因此分道扬镳。这一次分开便是几年的时间,两人的再度重聚充满了戏剧性。
1930年,金日成在一次行动中乘坐火车返回,当时正值军阀严查地下工作者,为了避免被抓,金日成原本的路线是在吉林站乘火车前往敦化,但是在抵达吉林站之后,金日成发现有很多敌人埋伏在这里,无奈之下他只好转到临县的车站。得益于他一口流利的东北话,他在重重包围之中离开了吉林站,在登上临县的火车之后,竟然发现这里也有军阀的人员,这让他感到非常的不安。眼看着检查就要轮到自己身上,金日成已经做好的最坏的打算,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声熟悉的叫喊。金日成回头,这时竟看到了很长时间没有见过的张蔚华。他喜出望外,快步走到张蔚华的面前,张蔚华看了眼周围便把金日成拉回了自己的车厢。因为张蔚华的父亲算是小有家资,张蔚华出行更是有护卫随行,检查人员便是走到门前看了一眼便草草了事。下车之后,张蔚华更是用带蓬马车带着金日成躲避了车站的搜查,这才让金日成化险为夷。这次经历让金日成了解到,单单只是依靠一腔孤勇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这时他跟张蔚华说:“我们要抗日,只是靠着我们的身躯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我们也需要渠道去购买枪支。”这句话让张蔚华深以为然,在回到家中之后,张蔚华开始了大量购买枪支,但是因为资金和安全问题,他只筹到了十支手枪。张蔚华不敢耽搁,立刻启程把这十支手枪带给了金日成。这也是金日成开展抗日活动以来,第一次获得武器。这让他喜出望外。对张蔚华说道:“这是长久以来最好的消息!”张蔚华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张蔚华回到家里之后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随即,张蔚华在张父的支持下,继续购买枪支。1931年,张蔚华在军阀和日方的封锁下,成功购买了40支枪并成功的赠给了金日成,这对金日成的革命生涯是极大的推力,在这批枪支的帮助下,金日成组建的抗日游击队飞速发展,后来的金日成甚至直言:“没有张蔚华送的枪,就没有今天的朝鲜人民军。”不管是从结果还是过程来说,张蔚华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之后的日子里,金日成一直在抗日武装斗争的最前线,而张蔚华则以做生意为掩护展开了地下抗日活动,开了一家“兄弟照相馆”和“兄弟书局”。书局的重要性不可谓不强,在那个日本人对纸张封锁的年代,抗日队伍根本得不到足够的纸张,没有纸张就没有办法印发报纸。张蔚华以生意为掩护,为金日成领导的抗日部队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并且对人民群众发放了大量的革命报刊。张蔚华在书店的掩护下非常安全,但在见过一位老朋友之后打破了生活的宁静。
金日成的回忆录《与世纪同行》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张蔚华)推诚待人已成习惯。作为对地下党组织的命运负责的党小组负责人,他过于天真老实,缺乏警惕性,这使他变成了被五花大绑的囚徒”。1937年7月,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10月时,有一位张蔚华和金日成的故交好友找到了张蔚华,这个人便是郑学海,他和金日成一样是朝鲜人。两人久别未见,自然是秉烛夜谈。在谈话时郑学海随口问起了金日成的近况,张蔚华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对,随即说出了金日成的住址。随后郑学海离开,等到张蔚华察觉到不对时,已经晚了。幸运的是,金日成已经赶赴了新的作战地点,而日方扑了个空,自然把目光转移到了张蔚华的身上。张蔚华被捕了,在狱中日本的审讯人员对张蔚华施加了难以想象的酷刑。日本人希望以此可以撬开张蔚华的嘴,但是他们错了,无论他们做什么都无法让张蔚华说出半点关于金日成的信息。日本人得到最多的便是张蔚华那雄鹰一般的眼神,那眼神是如此的孤傲,坚定。在张父的奔波努力下,张蔚华得到了保释的机会,回到家中之后,张蔚华忽然之间明白:日本人之所以放他出来是为了引出金日成。这令他毛骨悚然,这一刻他想到了自杀,如果他和金日成总要死一个,他希望是他自己,士为知己者死。很快,他做了决定。他一刻也不敢停留,拿出纸写下了他与金日成的最后一封信。信中提到了郑学海的叛变和日本人的计划。一切完毕之后,他来到了照相馆中,走向了照相馆中比砒霜还厉害很多的升汞,他打开瓶盖,脑海中浮现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和他的父亲。事有可为有所不为,张蔚华不再犹豫一咬牙把升汞喝了下去,瘫坐在椅子上,他的生命已经来到了尽头。这时照相馆的伙计来了,看到事情不对飞奔到张蔚华家中叫来了他的家人,张蔚华妻子到的时候张蔚华已经快要说不出话了。他对他妻子断断续续的说道:“我做了我该做的,我对不起你,你要照顾好我们的孩子还有你。”
张蔚华在他的照相馆中结束了他短暂且绚丽的生命,时年25岁。
1959年朝鲜考察团来到了抚松,他们来到了张蔚华的家中向张蔚华的妻子表达了金日成的慰问。张蔚华的妻子听到之后泪流满面道:“20多年过去了,竟还有人记得蔚华,我不知该怎么感谢才好。”同时让考察团给金日成带去了一份礼物:张蔚华和金日成的弟弟金哲柱的合影。等到考察团回到了朝鲜之后,为金日成带回了照片,金日成看到的第一眼之后眼泪止不住的从眼角滑落。没有人知道那天金日成是怎么度过的,难过、心痛等等情绪在一瞬间迸发。第二天金日成宣布要将这张照片陈列在民族解放战争博物馆里并且向全国宣传张蔚华烈士的姓名和事迹。在1984年金日成正式的向张蔚华的后代张金泉、张金禄兄妹发出访问朝鲜的邀请。1985年兄妹俩来到了朝鲜,金日成亲自接待了他们,并且和他们紧紧相拥,这是长达几十年的思念。更是无法言说的友谊。在随后的长达十几天的访问中,兄妹两人惊讶的发现自己的父亲竟是家喻户晓,每到一次都会有热情的人们欢迎他们的到来,在访问结束后金日成更是特意抽出时间亲自送行。临走时,金日成对张家兄妹说:“孩子,你们回去之后要好好地工作,脚踏实地,如果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父亲。”1992年十月27日,一座名为张蔚华烈士的纪念碑立在了张蔚华的墓地前。正所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放眼历史,人的一生何其渺茫,但是总有些人,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上留下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品质如金子一般稀有,他们的人生如夏花一般灿烂。在革命时期,有太多张蔚华这样的勇士。是的,我称他们为勇士,大丈夫有所谓有所不为。正是他们给我们带来光明。金日成从未忘记过张蔚华对自己以及中朝两国人民做出的贡献,我们也不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