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补交社保,到底划不划算?
一次性补交社保,到底划不划算?
随着退休年龄的临近,很多人发现自己的社保缴纳年限不足,不知道是否应该一次性补缴。本文将详细分析两种养老保险的补缴政策,并通过具体案例计算补缴的经济价值,帮助读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两种养老保险的补缴政策
我们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主要分为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大类。
职工养老保险:针对有工作单位的人员,每月由个人和单位按一定比例缴纳。如果临近退休时社保未缴满15年,补缴规则如下:
2011年7月1日前交过社保:
交了10年以上,逐年交至满15年;
不足10年,先延后补,5年后可申请一次性补缴。
2011年7月1日后交的社保,差多少年就得交多少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面向没有职工社保的人员,每年个人缴纳一次。如果到60岁时未缴满15年,可以选择逐年补交或一次性补交。补交后次月即可领取养老金。
补缴是否划算?算笔经济账
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例,通过两个城市的案例来分析补缴的经济价值。
上海案例
假设老王选择一次性补缴15年,每年5300元,总成本7.95万元。根据计算公式:
1490(基础养老金)+(5300×15÷139)=2061.94元
老王每月可领取2061.94元养老金,仅需3年多即可回本。
郑州案例
假设老王选择最高档次5000元,一次性补缴15年,总成本7.5万元。根据计算公式:
205(基础养老金)+(5000×15÷139)=744.57元
老王每月可领取744.57元,8年左右即可回本。如果活到78岁,可领取近16万元;活到90岁,可领取26万多元。
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
虽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都能提供一定的养老保障,但替代率普遍较低。以浙江为例,要达到60%的替代率,需要缴纳37年。
因此,建议在社保基础上补充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具有以下优势:
- 领取时间灵活,女性最早55岁,男性60岁
- 领取金额写入合同,受法律保护
- 身故赔付保障本金安全
- 长寿情况下,收益可观
以郑州的老王为例,55岁时趸交20万元,60岁开始领取,每年可领取1.2万元。累计领取到75岁时回本,账户仍保留11万元现金价值;领到95岁时,共领取43万元,本金翻倍,账户仍保留8万元,复利超过4%。
总结建议
- 对于职工社保已缴6年以上的,建议补缴
- 没有缴过职工社保的,推荐补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 为确保更高质量的养老生活,建议补充商业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