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主食怎么选?如何保证优质蛋白占比?一文讲清
肾病患者主食怎么选?如何保证优质蛋白占比?一文讲清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饮食管理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课题。合理的膳食搭配不仅能帮助控制病情,还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CKD患者在选择主食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以及如何通过食物交换份法来实现科学的营养管理。
在慢性肾脏病(CKD)的营养管理中,患者常面临「 吃多了或者吃少了 」的问题,这不仅影响药物控制蛋白尿的效果,还可能导致总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引发负氮平衡。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特别是主食的选择,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是 CKD 患者营养管理的重点。
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什么需要强调主食的选择问题?
优质低蛋白饮食在主食选择上需要特别注意,主要是因为非透析 CKD 患者需要精确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这不仅涉及到蛋白质的总量,还包括蛋白质的质量。
优质蛋白质,如动物源性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更易于被身体吸收利用,有助于减少氮质废物的生成。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主食种类,如米、面等,主要含有植物蛋白,属于半完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不够全面,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减少米、面的摄入,选择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如红薯、土豆、莲藕、山药等替代部分或者全部谷类食物,更有利于优质低蛋白饮食的正确实施。
那是不是少吃主食,多吃肉蛋奶, 保证优质蛋白占比就行了?
主食的摄入量确实需要谨慎调整,以确保优质蛋白质的占比,但这并不意味着单纯地减少主食摄入就能解决问题。
常见的主食来源,如稻米和小麦,不仅能提供蛋白质,还是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能量。如果主食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影响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甚至加重营养不良的风险。
因此,CKD 患者应在保证总能量摄入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主食的种类和量,选择淀粉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如红薯、土豆等,减少非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增加优质蛋白质来源,如肉、蛋、奶等,确保蛋白质摄入的质量和比例。此外,增加膳食的多样性,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膳食依从性,还能确保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
简而言之,CKD 患者的饮食调整需要综合考虑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营养素的平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 CKD 患者主食种类的选择,有哪些建议?
根据《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 2024 版》:
- CKD 1~2 期患者:主食以谷薯类为主,其中 1/3 应为粗杂粮;
- CKD 3~5 期患者:实施低蛋白饮食,主食选择上兼顾蛋白质用量,在谷薯类为主基础上进行优化,可以选择蛋白质含量低、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如红薯、土豆、木薯、山药、芋头、沙葛等。此外,还可以选用小麦淀粉、红薯粉、土豆粉、木薯粉、西米、绿豆粉丝、豌豆粉丝等制品,或者低蛋白大米、淀粉(米)或肾病专用能量补充剂等低蛋白高能量食品。
如何快速搭配 CKD 患者一日膳食?
可以参照《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 2017》,以蛋白质为主的食物交换份法,快速便捷地确定食物份数,出具膳食处方,这样即使患者在出院后,也能自主交换食物种类进行搭配。
按照常见食物的蛋白质含量以每份 0 g~1 g,4 g,7 g 为标准分为八类食物,同类食物间可以相互交换。
CKD 患者食物交换份法应用参考
患者,女,51 岁,身高 166 cm,体重 52 kg,轻体力活动,CKD 4 期伴高尿酸血症,未进行透析治疗,膳食医嘱为优蛋白低嘌呤普食。
食物选择参考示例(以 1 份或 0.5 份形式组合搭配):
- 谷薯类 2 份(花卷 140 g)
- 瓜类蔬菜 1 份(黄瓜 100 g,西葫芦 100 g)
- 叶类蔬菜 1 份(大白菜 150 g,生菜 150 g)
- 水果 1 份(苹果 200 g)
- 肉、蛋、奶、大豆类 3 份(酸奶 230 g,猪肉瘦 35 g,鸡蛋 60 g)
- 淀粉类 2 份(粉丝 100 g,麦淀粉 100 g)
- 全天用油 40 g,总供能约 1900kcal,蛋白质约 35 g,其中优质蛋白质约 21 g。
患者食谱示例:
表 2CKD 饮食交换份法示例
(来源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 2017)
CKD 患者的营养管理需要充足的能量和优质低蛋白,容易造成食谱设计困难。优化主食结构,用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去替代部分或全部替代,能够有效地控制蛋白质含量和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应。掌握以蛋白质为基础的食物交换份法,能够方便、快速地计算一日食物摄入,更利于患者的自我营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