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琳·柯林斯教你应对无法给予的爱
布琳·柯林斯教你应对无法给予的爱
“我爱你,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爱你。”这句话出自许多“情感无能者”的口中。它看似表达了爱意,但却暴露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力。在亲密关系中,这种难以表达情感的困境不仅让个人感到焦虑,也会给伴侣带来无尽的困扰。
布琳·柯林斯在《情感无能》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她指出,情感无能并非天生,而是在痛苦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情感防御机制。情感无能的根源,往往与早年创伤、情绪被否认、低自尊以及缺乏边界感等因素密切相关。
情感无能的五大关系模式
布琳·柯林斯在书中提出了情感无能者常见的五种关系模式:
一厢情愿的爱情故事:这种模式中,一方全心投入,而另一方则始终保持距离,导致关系的不平衡。
若即若离的链式关系:双方看似亲密无间,但只要一方提出真实的情感需求,另一方就会急于撤退,导致关系的反复断裂。
只论输赢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试图掌控局面,将情感互动视为一场竞争,而非真正的连接。
情感隔离的关系:双方都避免深入的情感交流,保持表面的和谐,但缺乏真正的亲密感。
消耗型的有毒亲密关系:这种关系中,一方不断付出,而另一方则持续索取,最终导致关系的枯竭。
情感无能的根源
情感无能的根源,往往与早年创伤、情绪被否认、低自尊以及缺乏边界感等因素密切相关。很多情感无能者从小生活在情感不被理解或忽视的环境中,他们早早学会了与情绪断裂,甚至否认情感的存在。他们无法接纳自己真实的情绪,更不懂得如何去表达爱与被爱。
比如,一位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感受到父母的忽视,她从未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导致她在成年后依然无法在亲密关系中敞开心扉。她的情感需求变得模糊不清,时而强烈,时而又完全封闭。最终,她与伴侣的关系也充满了冲突与误解。
如何应对情感无能
布琳·柯林斯在书中提出了“情感定位的五个格子”理论,帮助我们应对情感困境:
指责者:在冲突中倾向于指责对方,将责任推给他人。
不幸者:倾向于扮演受害者角色,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状。
处理者:试图通过控制和管理来解决问题,但往往忽视了情感层面。
放纵者:选择逃避冲突,不愿面对情感上的挑战。
解决者: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相互指责或逃避责任。
最健康的方式是成为“解决者”,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相互指责或逃避责任。解决者通常会用这样的句式:
“我很抱歉你这样认为。”
“我们应该如何一起解决问题?”
书中的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角色,并且通过改变应对方式,走出情感的困境。
结语:从无能到自能,改变始于当下
《情感无能》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工具,也给出了许多实操的建议和练习方法。比如:如何培养同理心、如何识别视觉线索、如何建立边界感,以及如何建立自尊与自信心等等,这些方法无疑为那些感到情感困顿的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真正的情感成长,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改变自己,去爱自己,去更好地爱别人。”
然而,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如果你读完这本书后,依然觉得自己无法走出困境,或者在亲密关系中常常感到迷茫、痛苦,也许是时候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了。
情感的无能并不代表你无法获得更好的亲密关系,只要你愿意改变,并采取行动,真正的转变就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