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值?拆解荣威D7 DMH和秦PLUS DM-i(下)
谁更值?拆解荣威D7 DMH和秦PLUS DM-i(下)
在汽车市场中,荣威D7 DMH和比亚迪秦PLUS DM-i都是备受关注的插电混动车型。为了深入了解这两款车型的差异,我们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拆解对比。从安全性、NVH(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以及成本三个方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款车到底谁更值得购买。
在拆解过程中,虽然车主欧叔对车辆的拆解过程显得有些心疼,但这种拆解确实能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两台车的实际成本差异。
安全性对比:防撞梁、油箱布局
工程师高老师指出,安全性对比主要关注防撞梁设计、底盘结构力传导以及油箱布局。虽然这个级别的车型都符合国家上市标准,但在安全设计上仍存在明显差异。
防撞梁设计
两款车的防撞梁均为刚性材质,荣威D7 DMH的覆盖面积稍大。荣威D7 DMH在后防撞梁部分设计了吸能盒作为缓冲,而秦PLUS DM-i则没有这一设计。
吸能盒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不高,但作用显著。它能在碰撞时提高车辆的吸能效率,减少对车身骨架的撞击力,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缺少吸能盒设计会导致保险杠与车身骨架形成硬连接,在追尾碰撞时容易损伤车身框架结构,增加维修成本。
充电机安装位置
两台车的充电机安装位置有所不同。秦PLUS DM-i安装在后备箱备胎槽内,距离后防撞梁较近。而荣威D7 DMH安装在后副车架上方,位置更隐蔽,距离后保险杠更远,有后副车架作为缓冲,在发生碰撞时被损坏的几率更低。
油箱设计与布局
两款车的油箱材质和安装位置存在差异。荣威D7 DMH的油箱安置在后轴前方,采用多层复合材料的塑料高压油箱。而比亚迪秦PLUS DM-i的油箱安置在后轴后方,采用金属材质。
荣威D7 DMH的油箱距离车尾更远,后防撞梁、吸能盒、后备箱以及结实的多连杆后悬架都能分散后部的撞击力。塑料油箱采用复合材料,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收到撞击和挤压也降低了火星出现的几率。
秦PLUS DM-i的油箱位置设计与1993年通用某款车型的设计相似,该车型因将油箱设计在后桥后方,在一次追尾事故中发生爆炸起火,导致家庭成员烧伤,为此被罚款12亿美元。虽然两款车的油箱位置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但后方一旦发生碰撞,能够保护秦PLUS DM-i的就只有后防撞梁了,且后防撞梁没有吸能盒,同时结实的后悬架也无法对油箱形成保护,金属材质油箱一旦发生挤压碰撞,可能会出现火星,增加风险。
电池安装位置与线束排布
高老师指出,两台车的电池安装位置和线束排布也有很大区别。荣威D7 DMH电池最低点内嵌与侧边梁18.5mm,比亚迪秦PLUS DM-i电池最低点突出于侧边梁43.1mm。这意味着荣威D7 DMH电池内嵌在底盘中,侧边梁可以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这是新能源平台在车辆开发之初就会考虑到的,也是油改电平台上看不到的结构。
荣威D7 DMH在底盘部分比比亚迪秦PLUS DM-i多出了好几处横梁,遇到侧面撞击可以更好地保护电池组,这也是新能源平台特有的标志性结构设计。
综合来看,在平台布局方面,两台车确实有设计的不同之处,荣威D7 DMH采用新能源架构设计,底盘平整度、油箱位置以及对电池的保护都更为合理。至于秦PLUS DM-i是否是油改电平台,不好下定论。
NVH对比:内饰用料+隔音降噪用料
在拆车之前的动态试驾中,欧叔感觉两台车在对震动以及噪音处理方面有明显的差别。高老师表示,NVH是指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与声振粗糙度(Harshness)。这三个维度是整车系统工程带来的整体表现决定的。不仅与之前看过的衬套、双质量飞轮、P1电机与发动机连接的方式有关,与底盘喷涂、车窗玻璃的厚度、密封工艺等方面的关联度也很高。
隔音降噪用料
比亚迪秦PLUS DM-i前舱内部采用单层隔音棉设计,底盘下半部没有止震材料。而荣威D7 DMH前机舱内具有隔音棉以及隔热铝箔双层设计,同时车身框架的下半部分有底涂胶材料,整体的喷涂工艺相比比亚迪秦PLUS DM-i更有优势。
车门结构差异
高老师表示,隔音降噪还可以看车门结构,这两台车有4点区别:
- 玻璃厚度不同:荣威D7 DMH前车窗玻璃5mm,后车窗玻璃3.5mm;比亚迪秦PLUS DM-i前3.5mm,后3.2mm。更厚的玻璃会带来更好的隔音效果。
- 前门玻璃升降器:荣威D7 DMH采用双导轨结构,比亚迪秦PLUS DM-i使用单导轨结构。双导轨可以提升整车升降机构的耐用度,以及升降时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 密封工艺:荣威D7 DMH头道密封条采用3M胶粘结,比亚迪秦PLUS DM-i采用卡子固定,会存在不贴合情况,防进灰和隔音效果都略逊于荣威D7 DMH。
- 内衬板的隔音棉:荣威D7 DMH面积更大。综合整个前门来看,荣威D7 DMH的成本会高出60元左右,而后门差距不大,所以两台车在四个车门上的成本差异在200元左右。
扬声器配置
荣威D7 DMH全车配备10个扬声器,比亚迪秦PLUS DM-i全车配备8个扬声器。后门扬声器功率上,荣威D7 DMH为25W,比亚迪秦PLUS DM-i为20W。功率更大,音响体验也会更好。这部分的成本差异约为300元。
车门铰链
两台车的车门铰链也有明显差异:
- 荣威D7 DMH采用型钢结构,比亚迪秦PLUS DM-i使用常规冲压铰链。单论这一个零件的成本,就达到了全车40元的成本差。
- 锻造铰链的强度可以高出国标要求3倍以上;型钢铰链的强度可以高出2.5倍左右;冲压铰链的强度可以高出2倍以内。因此,荣威D7 DMH用的型钢铰链相比比亚迪秦PLUS DM-i用的冲压铰链可以承受更大极限的强度,一些豪华品牌,如沃尔沃、宝马、奥迪的车门也会使用型钢铰链。
内饰用料
荣威D7 DMH用上了大面积的软质材料包裹,甚至还出现了这个价位车型不常见的翻毛皮材质,内饰视觉上更像一台B级车。秦PLUS DM-i内饰使用了大面积人造革面和塑料来包裹,整体质感不功不过。内饰部分的成本差异全车约800元。
怀挡设计
荣威D7 DMH的怀挡设计成本更高,同时可以节省车内宝贵的空间。中岛的位置可以不用安置常规排挡,留给设计师的发挥空间也更大。秦PLUS DM-i用的是电子排档和点火开关的组合,使用逻辑更像是燃油车。
高老师还指出,荣威D7 DMH配备了全景天窗,比亚迪秦PLUS为普通小天窗,成本差距在约1000元。
这一部分的差异累计达到了2340元,这更解释了欧叔在动态驾驶时的疑惑,荣威D7 DMH对于噪音隔绝和震动处理,都会更为出色一些,提升了整体驾驶和乘坐的品质感。
成本对比:到底谁更值?
两台车的指导价都是13.58万元,优惠力度也差不多,但是在我们能看到的成本方面却存在不小的差距。
高老师认为:秦PLUS DM-i具有先发优势,在它诞生的时间点,它用这套东西是无可厚非的,甚至领先于当时的对手,这里没有任何指责谁的意思。荣威D7 DMH具有后发优势,有更多研究对手与提升自己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在结构和用料上都更有针对性地做了改良和提升。
欧叔认为:先发优势可以营造口碑,但也让消费者有了消费的惯性和口碑的信息茧房。其实在今年开始冲击10万元级别的车型有很多,荣威D7 DMH就是其中在设计和用料方面相当优秀的产品。
无论怎样,两款车都是相当优秀的产品。国产车之间互卷的节奏,是日本人、美国人、德国人、韩国人无法理解和跟上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以拆车的方式跟大家见面,其实我们作为拆车圈的小学生,肯定会有不太严谨和完善的地方,而且我们所有内容因为完全不客观,你就当个消遣看看即可,如果能对您买车有什么影响的话.....那一定是您自己的责任!与我们没关系,下次见各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