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片的4点不同,一文总结
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片的4点不同,一文总结
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片是两种常见的中成药,虽然它们的主要功效相似,但在成分、起效时间、副作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两种药物进行详细对比,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相同点
功效
方中丹参味苦微寒,入心、肝二经,活血化瘀,凉血安神,为君药。三七味甘微温,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为臣药。冰片芳香开窍,引药入心,行滞止痛,为佐使药。三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
用途
胸壁(冠心病心绞痛)、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鼓胀(肝硬化腹水)、痫病(癫痫)、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盲(视神经萎缩)、慢喉喑(慢性喉炎)、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药理作用
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损伤、抗缺氧、抗肺纤维化、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抗心律失常、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
注意事项
寒凝血瘀胸痹心痛者不宜用;脾胃虚寒者慎用;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个别人服药后胃脘不适,宜饭后服用;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忌生冷、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浓茶;治疗期间,心绞痛持续发作,宜加用硝酸酯类药;如果出现剧烈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应及时救治。
配伍禁忌
复方丹参片(滴丸)不宜于与以下4类药物联用:
- 抗栓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华法林等,可增加出血风险。
- 抗酸药:如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碳酸钙、铝碳酸镁、氧化镁等,与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产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影响复方丹参片(滴丸)疗效。
- 雄性激素类药物:如甲基睾酮、丙酸睾酮、十一酸睾酮、苯丙酸诺龙等,因丹参酮具有抗雄激素作用,复方丹参片(滴丸)与雄激素类药物合用,影响其疗效。
- 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复方丹参片(滴丸)具有一定降压作用,可被抗胆碱药阻断。
不同点
主要有效成分不同
丹参的有效成分包括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大类。其中,丹参素是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丹参酮是主要的脂溶性成分。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是丹参素、三七总皂苷和冰片;复方丹参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三七粉和冰片。在复方丹参滴丸中,几乎检测不到丹参酮;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素含量约为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含量的一半。主要成分的功效不同
丹参素和丹参酮,虽然都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血管微循环、心肌缺血保护作用,但是两种成分的药理作用有明显区别:丹参素具有的扩张心脑血管,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均高于丹参酮。而丹参酮对多种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应用丹参酮制剂治疗痤疮的机制之一就是依赖于丹参酮强大的抗菌作用,丹参素则不具备这样的作用。对抗心绞痛的起效时间不同
复方丹参片是采用丹参酮、三七粉、冰片直按压片而成。无论是素片或糖衣片,崩解时间都在30分钟以上,不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急性发作。复方丹参滴丸是采用丹参素、三七总皂苷、冰片制成的滴丸剂,舌下含服,吸收较快,滴丸溶化时间在3分钟内,缓解心绞痛时间3-8分钟,可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副作用不同
复方丹参片中的冰片用量大,对胃肠道的刺激较重,伴有胃炎胃寒、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不易接受。复方丹参滴丸中冰片的用量相对减少,舌下含服可通过黏膜直接吸收,对伴有胃部不适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采用舌下含服给药方式。但是,复方丹参滴丸中的丹参素的抗血小板聚集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作用较强,导致出血的风险较大。因此,当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药物合用时,注意监测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