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雨水时节的5大雷区你踩了几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雨水时节的5大雷区你踩了几个?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7/20/83362952_1147000518.shtml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天地之气交融,万物得以滋养。然而,在这个时节,人们也容易因不当行为导致阴阳失衡,从而影响健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雨水节气的五大养生禁忌,帮助您更好地顺应天时,养护身体。

雨水
The rains
“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天地之气交融,万物得以滋养。

在雨水节气,阳气初升而未盛,阴气始退而未衰,阴阳交替的过程对人体有着深远影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雨水节气需要特别注意顺应天时,避免因不当行为导致阴阳失衡,从而影响健康。

五大养生禁忌

一、忌过早减衣


“春捂秋冻”的智慧

雨水节气虽然气温开始回升,但寒气并未完全消退,早晚温差较大,且寒中有湿,对人体内脏和关节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病,“反了春,冻断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医强调"春捂秋冻",春季阳气初升,但尚未充盈,人体腠理(毛孔)开始疏松,此时过早减衣容易导致寒邪入侵,损伤阳气。(深度了解寒邪,可点击《气温骤降贪凉过度,寒邪入侵会让你“不通则痛”!》)

  1. “春捂”有度

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要做好“春捂”,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1. 适时增减

雨水节气前后,天气变化多,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衣物,避免因出汗后受风着凉。

  1. 重点保护

春季穿衣要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重点保护下半身,尤其是腰腹和脚部,这些部位容易受寒。

二、忌春困伤神

顺应自然的作息规律

古有人生四大喜,今有人生四大困——“春困秋乏,夏盹冬眠”。睡不着、起不来、老犯困,睡眠问题实属健康一大难题,“春困”更是雨水节气的常见症状。

雨水后,气温逐渐升高,身体的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同时,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就显得不足;此外,昼夜时长的变化和舒适的气温,都会让人感到困倦,昏昏欲睡。如何拒绝春困?

  1. 避免过度睡眠

适当晚睡,尽量早起,与天地同步,以顺应阳气生发之势。建议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睡眠。

  1. 拒绝低质量睡眠

睡眠质量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睡觉的时长,轻松入睡、增加深度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才能真正做到养精蓄锐。可以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听轻音乐来放松身心。

  1. 不可用眼过度

春季肝气旺盛,眼睛本就容易疲劳,如果睡前长时间用眼,会增加疲劳,影响睡眠质量。睡前最好不要长时间看电视、刷手机,导致用眼过度。

三、忌过度运动

“减年肥”不可操之过度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季阳气初升,人体的阳气也处于生发阶段,此时过度运动会导致阳气耗散过多,反而影响阳气的正常生发。春季运动应以温和为主,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适合选择一些轻柔舒缓的运动项目,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易受风寒。

  1. 选择温和运动

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这些运动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不会过度消耗阳气。

  1. 避免大汗淋漓

此时运动应以微微出汗为度,避免大汗淋漓,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易受风寒。

  1. 适时运动

春练不宜太早,防止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患感冒或哮喘、支气管炎等,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傍晚散步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忌情绪波动

情志调养的重要性

春季五行属木,内应于肝脏,肝主升发、主疏泄的功能与春季的自然特性相应。而雨水节气后,阳气生发速度开始快于阴气,阳气渐起,在外则草木萌动,在内则肝气渐旺。

肝气升发太过或郁而不发,都会影响身体气机的调畅。若肝气生发太过,则易面红耳赤、烦躁易怒、心神不安;若肝气不疏,则郁郁寡欢、心情抑郁、失眠多梦。

  1. 保持心境平和

雨水节气养生强调形神皆养,不但要养身体,还要心境平和,使肝气不横逆,脾胃自安宁。可通过听音乐、读书、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或忧思过度。

  1. 疏肝理气

适当按摩太冲穴和涌泉穴,有助于疏肝理气,缓解情绪波动。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春季肝郁多发,肝火易升,通过推按太冲穴,可以很好地改善、预防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等春季多发病。

【按摩方法】双手拇指,轮流向足趾方向推太冲,每次200下,直到太冲疼痛感消失。隔日1次,建议经常推揉。

涌泉穴在足底,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肾经井穴,治疗妇科疾患、失眠、嗜睡、高血压、眩晕、焦虑常用穴。

【按摩方法】双手掌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或艾灸或隔药物灸,每日1次,至涌泉穴有热感上行为度。

  1. 拒绝过度施压

春季是新年伊始,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是规划一年的好时机,适当压力能让人奋进,但需避免给自己过多施压,保持心态平和。

五、忌饮食无序

脾胃养护的关键

新春佳节刚过,人们在饮食上往往是大鱼大肉、高油高糖、煎炸炖烤大快朵颐,脾胃负担较大,会导致运化失常,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此外,湿邪与寒邪结合,也容易引发寒湿困脾,进一步影响健康。

  1. 减轻脾胃负担

少吃生冷黏杂、油腻难运、辛辣温热的食物,以防化火生痰、滋生内热。

  1. 保持饮食清淡

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机体的代谢。

  1. 少食酸多吃甜

从中医五行来看,春应肝,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时令养生品

荠菜山药羹

【准备材料】

山药200克,荠菜180克,盐适量,芝麻油适量,清水500毫升。

【制作步骤】

  1. 先将荠菜洗净,切碎待用;
  2. 将山药洗净、切段,蒸熟后剥皮,碾碎成泥待用;
  3. 山药泥中加入盐和清水,大火烧滚,直至浓稠;
  4. 倒入荠菜,搅拌均匀,煮沸后淋入芝麻油即可出锅。

【作用】

健脾养胃,生津益肺。适合素体脾肺气虚者,容易感冒、畏寒、自汗、食欲不佳等人群。

雨水节气养生,重在把握阴阳变化之机,顺应自然规律。通过疏肝健脾、调理经络、合理饮食、规律起居等多方面调理,可有效提升正气,增强体质,为全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开启健康新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