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剑招中的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云分别是什么意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剑招中的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云分别是什么意思?

引用
百度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42139702926467052.html

剑招中的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云等动作是中国传统武术剑法中的基本招式。这些动作不仅体现了剑法的技巧和美感,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些剑招的具体含义和要领。

以太极剑为例:

  1. 点剑
    ① 动作:腕部放松,突然屈腕上提。
    ② 力点:剑尖。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 要点:松腕蓄劲、肘微屈微上提、肩下沉。
    ⑤ 眼看:剑尖。

  2. 刺剑
    ① 动作:剑尖向一个方向动作,直取对方。臂由屈而伸,与剑成一直线。
    ② 力点:剑尖。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大臂贯至小臂。
    ④ 要点:用腰劲、肘屈大小臂角度由小变大。
    ⑤ 眼看:剑尖所刺目标。

  3. 劈剑
    ① 动作:立剑,剑与臂成一直线,从上向下用力运动。
    ② 力点:剑下刀。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臂。
    ④ 要点:用腰劲。
    ⑤ 眼看:剑刃所劈目标。

  4. 挂剑
    ① 动作:剑尖后勾,立剑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格开对方的进攻。
    ② 力点:剑刃前部。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 要点:含胸,转腰,剑贴身走立圆。
    ⑤ 眼看:剑尖。

  5. 撩剑
    ① 动作:立剑由后前上方撩出,撩出对方的进攻。
    ② 力点:剑刃前部。
    ③ 劲力:从腰经肩贯至臂。
    ④ 要点:含胸、转胸,剑贴身走立圆。
    ⑤ 眼看:剑尖、对方目标。

  6. 云剑
    ① 动作:平剑在头前上方或头顶平圆环绕,用以拔开对方的进攻。
    ② 力点:剑刃。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 要点:微仰头,剑略靠近头,不超过头后部;绕环要平,以腕为轴,翻腕要松,用腰劲。
    ⑤ 眼看:剑尖。

  7. 抹剑
    ① 动作:平剑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领带。
    ② 力点:剑刃,顺剑滑动。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 要点:用腰,协调。

  8. 带剑
    ① 动作:平剑由前向侧后方抽回。
    ② 力点:剑刃。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 要点:先前送,后翻腕划孤回抽。

  9. 崩剑
    ① 动作:立剑用剑刃尖端向上点啄。
    ② 力点:剑刃尖端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 要点:腕突然下沉。

  10. 绞剑
    ① 动作:平剑使剑尖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绕划小立圆圈。
    ② 力点:剑刃前部。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 要点:腕松、协调、腰劲带。划立圆圈不宜过大。

  11. 架剑、托剑
    ① 动作:立剑向上托起,高于头部。
    ② 力点:剑刃。
    ③ 眼视:前方。
    ④ 要点:剑身要平,叉步或上步与绕剑要同时,剑贴身走立圆, 动作要与腰的转动相配合。向上托剑时,注意与武当太极的分脚领剑世别开来。

  12. 截剑
    ① 动作:立剑或平剑用剑刃切断,阴埠截对方,剑身成斜线。
    ② 力点:剑刃前部。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 要点:腕用横向力,注意用腰劲。

  13. 抽剑
    ① 动作:立剑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划孤抽回。
    ② 力点:沿剑刃滑动。
    ③ 要点:松腰,肩松沉,协调,腰劲带;剑不要太贴身,手抱圆。

  14. 穿剑
    ① 动作:立剑可平剑使剑尖沿腿、臂或身体同方向穿出。
    ② 力点:剑尖。
    ③ 要点:松腰,穿剑的动作与步行,腰的转动要协调。

  15. 提剑
    ① 动作:立剑或平剑屈腕向上提拉剑把使剑尖向下。
    ② 力点:剑柄。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 要点:用腰、协调。

  16. 捧剑、抱剑
    ① 动作:立剑或平剑两手体前相合捧。
    ② 要点:松腰,剑不要太贴身,手抱圆。

  17. 扫剑
    ① 动作:平剑使剑向左、向右挥摆。
    ② 力点:剑刃。
    ③ 要点:用腰力,剑与臂成一直线,步法与手法要协调、与腰的转动要协调。

  18. 斩剑
    ① 动作:平剑使剑向左、向右挥摆。
    ② 力点:剑刃。
    ③ 要点:剑与臂成一直线,步法与手法与腰的转动要协调,用腰带动臂,横向力。

  19. 拦剑
    ① 动作:立剑斜向上方托架。
    ② 力点:在剑刃中后部。
    ③ 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 要点:用腰、协调,剑尖微斜向中。

  20. 削剑
    ① 动作:平剑,自异侧下方经胸向同侧前上方,剑尖略高于头。
    ② 力点:剑刃。

  21. 腕花
    ① 动作:以腕为轴使剑在臂的内侧或外侧绕立圆。
    ② 要点:松握剑,腕放松,剑绕环时成立圆,剑绕环时剑紧贴身

剑是古代兵器之一,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

古代的剑是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的一种兵器。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有书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

春秋战国,为步战主要兵器,不断加长。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全长有 55.7厘米。汉武帝时,有超过3尺,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剑锋的夹角由锐加大。 东汉,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为佩带仪仗或习武强身自卫。

汉代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并趋于定型,即剑身中有脊,两侧有刃,前有剑尖,中有剑首,后有茎,茎端设环处称镡,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饰物。

隋唐,佩剑盛行,然而战场上剑却也是从唐开始没落的,皆因为剑刺不穿铁甲,而唐朝却是盔甲大发展的时代,比如明光凯,鱼鳞甲等。

所以我国历史上剑从唐时就逐步退出了战场,而剩下的更多的确是装饰功能。剑的各部位包括有:剑身、剑尖、剑锋、剑末、剑脊、剑刃、剑格、剑柄、剑首、剑鞘和穗。剑的招式是以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云等为主。它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飘洒轻快,矫健优美,正如拳谚所形容的「剑似飞凤」,由此可知其妙。

自上往下是劈
左右横扫是砍
剑尖上点是崩,有说沉腕的其实只从外形解读,不得劲路要领。崩剑是我手和剑在下,对方从上来打我,我不接他兵器,只靠身法下潜闪躲。躲过锋芒的同时我剑从下往上立起割他手腕,这时候就是崩。实际上是一种防守反击的剑势。中国剑重心靠前,勉强靠腕力从平举转向上指力矩是很大的,所以沉手坐马,一方面是借下潜闪躲的势头,另一方面是尽量不提升剑的重心造成手腕压力的情况下以剑的重心为轴转动剑,这样立起来就比抵抗重力向上举速度快很多,也不需要太多功力。

自下往上是撩
迎锋击打是格,用来防御对方攻击,对方速度快而线路不直冲我剑,用大力把对方线路打偏,让他杀不到我身上。

借势偏斜是洗,把剑造成一个斜坡,横在敌方剑砍的路线上,两剑一触就往外用力,这样敌人的剑自然就滑到一边,我也不必全吃他力,是面对吃着我中线大力砍来的应对方法。表现形式就是舞花。

剑尖下点是截,跟崩剑上下相反的打法。但是实际使用往往是一种把刺和劈结合的以纵劈出手的刺击,能让人混淆视听,不知是曲是直。你觉得它是劈它可能就直穿,你觉得它是刺它却从上打在侧面,是一种隐藏意图的进攻方法。

穿刺一线是刺
轮转画圈是绞,用来转换我剑线路用,也可以借势揽到对方的剑,从而粘到剑后使出压或者洗的起手式,是一种转换攻防态势的剑法。

以上欺下是压,两剑粘上之后,对方要继续进我,我欲在纵向做文章逼开他锋刃进而使他失掉剑的控制范围好让他伤不了我而我却能借势近身,就以剑面压他剑身,以剑老处杠杆短省力的道理压他杠杆长的剑嫩处,他在我体重之下自然会扛不住被压低,这样就不够距离刺我也无力挑起剑反杀,只能垂剑撤退从粘缠中脱身,而我剑锋尚笼罩着他,一退一进,我就有了优势方便下一招杀手了。

背锋伤人是挂,利用剑有两刃之便,正刃砍出之后立刻往回用力,以背刃反向攻击,往往是一砍失手或者格挡之后立刻回力再打的剑法。

以横推直是云,压剑走纵,云剑走横,道理一样,只是用用力成横推而不是竖压,剑锋从横指变成竖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