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的玉璧上竟藏着一只小鸟!这件良渚玉器太珍贵
5000年前的玉璧上竟藏着一只小鸟!这件良渚玉器太珍贵
在良渚博物院展出的一件刻鸟立高台符玉璧,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件距今5000年的玉璧上,隐藏着一只神秘的小鸟图案,需要在特定的光线条件下才能清晰辨认。这件珍贵文物不仅展现了良渚文化的精湛玉器工艺,还为我们揭示了5000年前先民的智慧与审美。
这件刻鸟立高台符玉璧出土于良渚文化遗址,其上的图案需要在特定光线条件下才能清晰辨认。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只小鸟立于三重台阶的“高台”之上,这一图案采用阴刻细纹工艺,栩栩如生。
这件玉璧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件承载着历史信息的文物。据研究,类似这样的刻纹玉璧在良渚文化中数量极少,而这件刻鸟立高台符玉璧更是其中的珍品。数千年的时间在这件玉璧上留下了受沁的痕迹,形成了独特的“良渚色彩”。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以发达的稻作农业为基础,以精湛的玉器工艺为特色,是中国史前玉文化发展的巅峰。
这件玉璧的制作工艺令人惊叹。在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制坯、打样、钻孔、打磨、雕刻、抛光等复杂的玉器制作工序。由于缺乏大型高硬度切割工具,他们发明了线切割和片切割的方法。线切割是利用动物筋条等柔性线状物带动解玉砂进行切割,常用于玉琮、玉璧等大体量玉件的开料;片切割则是用石、竹等硬性片状工具带动解玉砂进行来回锯割。切割出基本形状后,再使用尖状石器或者竹管加解玉砂蘸水进行钻孔。
除了玉璧,良渚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玉器,如玉环、玉瑗、玉玦等。这些玉器虽然外形相似,但可以通过孔径大小来区分。根据《尔雅·释器》的记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其中,玉玦有一个缺口,最为容易辨认。
良渚文化的玉器不仅工艺精湛,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玉璧上的鸟立高台刻符,据推测是对祭祀仪式和场景的表现和象征。这些神秘的刻符,向我们讲述着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