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好子午觉,健康伴你行
睡好子午觉,健康伴你行
有句古话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指人的一天活动是随太阳的升起和下降而定的。虽然古人并不了解人体内部的生理规律,但根据天人合一的想法得出了这个规律。不论是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还是精力充沛的活力孩童,大家都遵循着这个规律。
为什么千百年来,这个规律无人统一却能延续至今?为什么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中午要小憩一会儿,下午才能更好地工作学习?其实,这是一个有趣的中医现象——子午觉。
什么是子午觉呢?
《黄帝内经》曰“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寐即入睡,寤指醒来,睡眠即是“阳入于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与天地相应。中医睡眠养生是指“子午觉”,子时是指晚上11点至凌晨1点,这段时间阳气最弱、阴气最盛,是胆经循行时间,血卧则归肝,此时进行血液及免疫排毒修复,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所以一定要注意在晚上11点之前就寝,进入最佳的睡眠状态。此时养阴、养肝的效果较好,睡眠质量也较高,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午觉,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一种睡眠方式,这种睡眠方式遵循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认为这两个时段是阴阳交替的时候,对人体健康特别有益。睡子午觉具体有什么好处呢?
子午觉可以养阴补阳。因为熬夜的人,往往阴虚火旺,就是错过了这个睡眠时段,暗耗了营血。现代医学认为,睡眠高峰到来时,免疫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比较强,如果不能在23点前入睡,就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易诱发疾病。子时是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此时休息可以养阴;而午时是阳气最盛、阴气最弱的时候,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养阳。这种睡眠方式有助于维护人体器官的功能和健康。
子午觉能够帮助身体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使人更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坚持睡子午觉,对皮肤状况也会有所改善,比如会减少黑眼圈,提高精神状态,使人看起来更加年轻有活力。
中午饭后适当的休息,也就是进行“子午觉”中的“午觉”,可以帮助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避免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胃胀、胃痛等问题。还能帮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提高记忆力,增强学习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对调节情绪也有帮助,能让人情绪稳定,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子午觉的实践并不要求严格在子时和午时入睡,即便是短暂的休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上述好处,所以大家在午饭后一定要记得小憩一会儿,下午才能精力充沛。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