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方法教你识别养殖鱼与野生鱼
9种方法教你识别养殖鱼与野生鱼
在购买鱼类时,如何区分养殖鱼和野生鱼?本文总结了9种实用的识别方法,从体型、脂肪含量、排泄物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1、体表颜色:虽然有人认为可以通过鱼类的体表颜色来判断养殖鱼和野生鱼,但这种方法并不可靠。因为多数鱼类的肤色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商贩可以通过特定方法改变养殖鱼的肤色以冒充野生鱼。
2、体型:体型是判断野生鱼和养殖鱼的重要参考依据。养殖鱼类由于饲料充足,营养丰富,一般都膘肥体壮。而野生鱼由于在自然环境中充分竞争,食物来源不稳定,常常体型消瘦苗条。需要注意的是,在产卵期一些野生的雌鱼由于一肚子鱼卵,显得肚子比较大,这与养殖鱼的通体肥胖有所不同。
3、脂肪含量:养殖鱼类和野生鱼类体内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养殖鱼类由于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饲料,且喂食充足,体内脂肪含量很高,不仅腹腔和鱼肠堆满脂肪,连鱼皮下都可能有厚厚一层脂肪,甚至鱼腩都是以脂肪为主。而野生鱼类由于食物匮乏,体内脂肪含量较低,鱼肠和腹腔脂肪较少,鱼肉上的脂肪更少。
此外,养殖鱼类由于饲料高脂肪,会导致高胆固醇,胆囊很大,胆汁多且颜色浓重。野生鱼类胆囊相对较小,胆汁较少,颜色也较淡。
4、排泄物:养殖鱼类由于食用人工混合制作的高脂肪高蛋白饲料,且食量大,定期投喂,消化吸收率低,因此,排泄物往往是黑乎乎的,且腥臭味很重。而野生鱼类由于食用纯天然食物,且食物量少,消化很充分,排便颜色浅,腥臭味淡很多。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的差别。
5、腹膜:养殖鱼类由于饲料和生活环境的原因,鱼肚里往往有一层颜色很深的黑膜,而野生鱼类则没有黑膜,或是黑膜很浅。
6、数量:野生鱼数量有限,而养殖鱼类则数量庞大。如果一个鱼贩摊主一天到晚都在大量卖野生鱼,需要谨慎对待,可能存在作假的可能。
7、生存能力:野生鱼往往生存能力很强,只要密度不是很大,往往不需要人工供氧。而养殖鱼由于生存能力差,一旦脱离了鱼塘,就必须要人工供氧。因此,在那些冒充野生鱼的摊子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增氧泵在供氧。
8、售卖方式:很多地方渔民为了证明自己捕捞的鱼类是生鲜河鱼江鱼,往往捕捞后就在江边或是码头上售卖,很多市民也前往购买。但一些无良商贩往往会跑到江边冒充野生鱼,每人带一小部分鱼到江边码头与大街小巷去卖,卖完了再去藏货地拿货,所以,他们一整天都在不断卖“野生鱼”,却没有看到他们的捕鱼人。
9、品种规格:野生鱼是捕捞得来,往往品种多样,个头不一。而养殖鱼往往是分批次养殖捕捞,个头差异不大。一些鱼贩可能会用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养殖鱼来冒充野生鱼,增加识别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