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肢肌肉贴扎术详细使用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肢肌肉贴扎术详细使用方法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LF5VR360514C519.html

贴扎术的基本概念

软组织贴扎:是一种将胶布贴于体表以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贴扎常用于各类运动损伤的处理,并广泛延伸到神经康复、整形、美容等领域。

  • 白贴(White athlete taping,无弹性、白色)
  • 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弹性)

传统白贴(白色运动贴)

狭义的白贴即白色运动贴布,以硬性胶布为主

  1. 主要用于急性运动损伤或预防损伤;
  2. 贴布没有药物、没有弹性,需要垫底和喷雾剂;
  3. 原理是应用压缩力于皮肤、关节和肌肉,起到矫正错位关节、固定、减少渗出等作用;
  4. 固定效果佳,使用时间有限。

肌内效布贴扎

  1. 以布及黏胶为原料制造。
  2. 经过不断制造技术改良,新一代的肌内效贴布已经兼具透气、防水、不过敏、运动前后均可用及日常生活随时可以使用等优点。

专项贴扎

  1. 功能性筋膜贴扎
  • 所用的特别胶布是没有药性的,硬布胶布为主;
  • 主要的目的是将筋膜持久的伸展及拉回正常位置,达到减痛的目的。
  1. 麦克康奈尔贴扎
  • 由澳洲物理治疗师 Jenny McConnell 所研发
  • 目的:改善关节排列、减轻发炎组织的压力、主要应用在膝部问题上材料为硬贴布、弹性不佳,但高附着特性,易过敏。
  • 临床在膝关节疾患中应用较多 ,如:脂肪垫综合症、膑腱炎、股四头肌乏力、股骨内旋、骼胫束综合症。

肌内效贴与传统贴布的区别

传统贴布(无弹性)

  1. 弹性较差
  2. 固定效果较佳
  3. 可用来抑制肌肉收缩及减少关节活动、减少炎性渗出、减轻疼痛。

肌内效贴布(有弹性)

  1. 厚度与透气性均十分类似于人体的皮肤
  2. 具有适宜的弹性
  3. 可用来减轻水肿、改善循环、支持软组织、训练软组织放松软组织、减少发炎反应、降低疼痛之功能等。

肌内效贴布的结构:

  1. 一层是防水绵织布
  2. 二层是压力克胶
  3. 三层是保护胶水的背亲纸

贴扎术的应用前提和基础—术语

  • 锚点:指贴扎起端,为最先贴扎端
  • 尾端:指固定端贴妥后,远离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
  • 延展方向:指锚固定后,尾端继续延展贴扎的方向
  • 回缩方向:指贴布“尾”向“锚”弹性回缩的方向

肌内效贴布的功能:

  • 减轻水肿
  • 支持软组织
  • 放松软组织
  • 降低疼痛
  • 改善循环
  • 训练软组织
  • 减少发炎反应

几种贴布类型的作用和形状

肢体的摆位的作用

摆位是指贴扎部位在贴扎时所摆放的体位,肌内效贴扎的主要机制与其力学效应有关。

  • 如要想放松软组织时,应该使肌肉处在拉长的状态;
  • 如要想支持和固定软组织时,应该使肌肉处在等长的状态;
  • 如要想促进软组织时,应该使肌肉处在缩短的状态。

肌肉贴扎的主要作用

  1. 辅助增加肌肉力量,
  2. 促进肌肉稳定性或降低静态肌肉张力,
  3. 以缓解肌肉组织损伤等症状,
  4. 减少疼痛,改善筋膜流动性,
  5. 恢复软组织弹性及加快损伤恢复速度等。

贴扎注意要点

  • 摆位均在被贴扎肌肉的反向牵伸拉长位置;
  • 肌肉贴扎通常使用10%左右的拉力(贴布本身拉力5%--10%)自然拉力、促进(起-止,方向同)时20%--35%、放松(止-起,方向同)时20%--25%;
  • 损伤的来源与性质(定点、动点),向心收缩、离心收缩。

胸锁乳突肌

  1. 贴扎摆位
  • 向对侧侧屈
  • 向同侧旋转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Y)
  • 锚固定于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25%)
  • 延展方向:胸骨柄前前面锁骨内侧1/3

前中斜角肌

  1. 贴扎摆位
  • 对侧侧屈
  • 后伸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I或Y)
  • 锚固定于C3横突处
  • 拉力(自然拉力,促进20-35%)
  • 延展方向:向锁骨上延展至锁骨外侧1/3

上斜方肌

  1. 贴扎摆位
  • 对侧侧屈
  • 向同侧旋转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I或Y)
  • 锚固定于肩峰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25%)
  • 延展方向:向上项线

背阔肌

  1. 贴扎摆位
  • 肩外旋
  • 肩上举(无痛)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I或Y)
  • 锚固定于肱骨小结节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25%)
  • 延展方向:延展至髂脊及L3、L4棘突外侧

头、颈夹肌

  1. 贴扎摆位
  • 头颈前屈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I或Y)
  • 锚固定于7胸椎棘突枕骨与颞骨底部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35%)
  • 延展方向:延展至枕骨与颞骨底部

胸小肌

  1. 贴扎摆位
  • 肩称上举的“投降”姿势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I或Y)
  • 锚固定于肩胛骨喙突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25%)
  • 延展方向:延展至3-5肋骨。

胸大肌

  1. 贴扎摆位
  • 肩关水平外展,肩关节外旋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Y)
  • 锚固定于肱骨大结节脊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25%)
  • 延展方向:延展至1-6肋骨。

前锯肌

  1. 贴扎摆位
  • 肩胛骨下沉后缩将手背上举置于颈后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Y)
  • 锚固定于肋间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35%)
  • 延展方向:延展至 肩胛骨内侧缘

腹直肌

  1. 贴扎摆位
  • 脊柱尽量伸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I)
  • 锚固定于胸骨剑突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25%)
  • 延展方向:向耻骨结节、耻骨联合外延展

竖脊肌

  1. 贴扎摆位
  • 躯干尽量前屈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I或Y)
  • 锚固定于骶骨下端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35%)
  • 延展方向:尾部朝向头端,可沿途中层层叠加。

腰方肌

  1. 贴扎摆位
  • 躯干侧屈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Y)
  • 锚固定于髂脊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25%)
  • 延展方向:12肋、 L1-4横突

三角肌

  1. 贴扎摆位
  • 贴扎前部肌纤维肩关节后伸、贴扎后侧、外侧部肌纤维时肩呈现水平内收位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Y、三爪或I)
  • 锚固定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25%)
  • 延展方向:锁骨的外1/3、肩峰、肩胛冈

冈上肌

  1. 贴扎摆位
  • 肩关节呈内收、内旋或自然体位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I)
  • 锚固定于肱骨大结节
  • 拉力(自然拉力,促进20-25%)
  • 延展方向:向肩胛骨冈上窝方向延展

肱二头肌

  1. 贴扎摆位
  • 伸肘,适度旋前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Y)
  • 锚固定于桡骨粗隆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25%)
  • 延展方向:向肩峰、肩胛骨喙突

肱三头肌

  1. 贴扎摆位
  • 屈肘,手搭于对侧肩上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Y)
  • 锚固定于尺骨鹰嘴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25%)
  • 延展方向:经桡骨后面向肩峰、桡骨正外侧三角肌后束延展

肱桡肌

  1. 贴扎摆位
  • 伸肘及前臂旋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I)
  • 锚固定于肱骨外上髁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35%)
  • 延展方向:延展桡骨胫突底部外侧延展

总屈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

  1. 贴扎摆位
  • 伸指、伸腕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爪形)
  • 锚固定于尺桡骨前面、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35%)
  • 延展方向:分别向2-5指的中节骨体延展

总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

  1. 贴扎摆位
  • 屈腕、屈指
  1. 贴扎方法
  • 贴布的选择(爪形)
  • 锚固定于尺桡骨前面、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
  • 拉力(自然拉力,放松20-35%)
  • 延展方向:分别向2-5指的中、远节指骨底背面延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