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进展 | ctDNA:解锁结直肠癌预后预测的新钥匙
前沿进展 | ctDNA:解锁结直肠癌预后预测的新钥匙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三。尽管早期CRC通过手术治疗大多可以治愈,但仍有5%到30%的患者在术后面临复发或疾病进展的风险。对于IV期CRC患者,即使接受系统治疗,复发率仍高达65%。这一现状凸显了识别早期疾病进展的预后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以便实现更精准的治疗和更有效的疾病管理。近期,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上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研究,综合评估了ctDNA作为CRC预后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研究背景
近年来,液体活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逐渐成为癌症诊断和监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循环肿瘤DNA(ctDNA)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DNA片段,能够反映肿瘤的遗传特征和负荷。ctDNA检测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和能够实时监测疾病进展等优点,因而在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在CRC领域,ctDNA检测已被证明能够识别微小残留病灶(MRD),并提前预警复发风险。然而,关于ctDNA在CRC预后预测中的具体应用和价值,目前仍缺乏系统性的评估。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多个数据库,最终筛选出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发表的65篇相关研究,筛选流程详见图1。
图1. 筛选流程图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ctDNA阳性与RFS缩短显著相关(图2),且这一关联在多个关键时间点均被观察到,包括可切除CRC患者术后(图2A)、完成术后辅助化疗(ACT)后(图2B)、完成全程治疗后(图2C)以及治疗后监测期(图2D)。
图2. ctDNA与RFS分析
此外,ctDNA阳性与OS缩短显著相关(图3),且在可切除CRC患者术后(图3A)、完成ACT后(图3B)以及完成全程治疗后(图3C)均可观察到。
图3. ctDNA与OS分析
ctDNA阳性与复发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可切除CRC患者术后检测出ctDNA阳性可使复发风险增加3.15倍;完成全程治疗后检测出ctDNA阳性可使复发风险增加4.32倍;治疗后监测期检测出ctDNA阳性可使复发风险增加6.05倍。
共17项研究报告了ctDNA检测复发的前置时间,中位前置时间为1.0-11.5个月(图4)。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中,中位前置时间为10.2个月;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中位前置时间为3.1-9.4个月。
图4. ctDNA检测复发的前置时间分析
6项针对LARC的研究报道,无论是在基线还是术前,均未发现ctDNA阳性与pCR之间的显著关联。
研究结论
该研究系统性地评估了ctDNA在CRC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ctDNA阳性与患者的RFS和OS缩短显著相关,且ctDNA检测能够在影像学进展之前识别肿瘤复发,表明了ctDNA检测在CRC预后预测中的潜在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检测方法、明确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Qingxin Zhou, et al. Circulating tumor DNA as a biomarker of prognosis predic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4,ISSN 2667-0054,https://doi.org/10.1016/j.jncc.2024.05.007.
本文原文来自医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