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跟腱修复术后康复程序:从伤口护理到重返运动的全面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跟腱修复术后康复程序:从伤口护理到重返运动的全面指南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30225

跟腱修复手术后的康复过程是一个系统且细致的工作,需要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从伤口护理到重返运动的整个康复流程,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并执行康复计划。

保持伤口干燥

伤口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术后短期内请勿让伤口接触水分,不宜直接洗澡。术后恢复一段时间后,如需洗澡可使用保鲜膜覆盖以保护伤口。

换药拆线

术后每2-3天更换一次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术后约2周拆线,可至医院门诊或当地医院完成。

局部冰敷

局部冰敷是跟腱修复手术后减轻炎症和肿胀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注意:

  • 避免冻伤:使用前,确保冰袋或冷冻物品(如玉米粒或青豆)用干净的干毛巾包裹,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 冰敷时间和频率:每次冰敷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为避免皮肤损伤,两次冰敷间隔至少2小时。
  • 冰敷持续时间:术后没有具体的冰敷时限,只要患处还有肿胀,就可以继续进行冰敷。
  • 锻炼后冰敷:康复锻炼后,如果感到关节肿胀或疼痛,可以进行冰敷,这有助于减轻症状并防止进一步的肿胀。

保护用具的使用

  • 术后0-6周:该阶段的重点在于保护刚刚修复好的跟腱,这段时间患者需要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保护踝关节以免伤口裂开。此时需要全天佩戴支具并完全制动,将脚踝固定在跖屈位(大约15-30度),注意避免跟腱受到被动牵拉!
  • 术后6-12周:这阶段通常使用可调节角度的步行靴,允许逐步改变脚的角度(从跖屈位逐渐恢复到90°中立位),使踝关节逐渐恢复到更自然的姿势。患者可以在步行靴保护下进行可耐受的循序渐进的负重训练,最初可能是25%-50%的体重,依然需要使用拐杖辅助。随着恢复进展,逐渐增加负重,通常到12周时,患者可以接近完全负重行走。该阶段大部分时间仍然需要佩戴步行靴,但在部分时间(如睡觉时)可以取下,具体取决于医生的建议。
  • 术后第12-20周:12周后,患者通常已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并开始减少步行靴的使用。步行靴在白天可以不再使用,但可能仍需在高强度活动或行走不稳时继续佩戴。大多数患者会在这个阶段过渡到轻便的踝关节护具,主要用于高强度活动、跑步等需要额外支撑的情况下。

拐杖的使用

  • 术后0-6周:完全非负重,在术后的最初几周,跟腱非常脆弱,因此通常要求患者完全避免患脚的负重。此时,拐杖是主要的行走辅助工具。患脚完全悬空,患者只用健康的一侧腿支撑身体,拐杖帮助平衡和支撑重量。患者应确保手术侧的脚在行走时不接触地面,即使轻微接触也可能对跟腱造成压力。
  • 术后6-8周:从第6周开始,医生可能允许逐步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此时,拐杖依然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帮助患者分担一部分体重。通常从25%的体重开始逐步增加,依赖拐杖分担剩余的重量。患者用患脚轻轻接触地面,但大部分重量仍需通过拐杖支撑。在第6至12周之间,随着跟腱的逐渐愈合,医生会允许逐步增加负重比例,从50%、75%逐渐到接近100%的负重状态,拐杖的使用频率随之减少。
  • 术后8-12周:大多数患者在12周左右可以开始接近完全负重行走,但初期仍可能需要依靠拐杖帮助维持平衡,特别是在长时间行走或不平整的路面上。在后期(通常在16-18周),当跟腱愈合充分、肌肉力量恢复时,患者可以逐步完全停止使用拐杖,独立行走。此时,建议在家中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确保行走时的稳定性。在后期(通常在16-18周),当跟腱愈合充分、肌肉力量恢复时,患者可以逐步完全停止使用拐杖,独立行走。此时,建议在家中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确保行走时的稳定性。

康复训练

下面会介绍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训练动作应在术后逐步开展,相关动作训练的时间点请参考最后的康复进度表。

早期远端关节活动(术后0-6周)

  • 足趾活动

    动作要领:不涉及跟腱的足趾活动,如脚趾的弯曲和伸展。
    训练频率:每日3-4次,每次进行10-15分钟。
    训练时段:术后0-6周,完全非负重,尽量保持静止,主要是远端关节(足趾)活动。

  • 膝关节活动
    动作要领:在保护跟腱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膝关节的被动或主动活动,防止膝盖僵硬。
    训练频率: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训练时段:术后0-6周,仍保持大部分非负重,膝关节可在不影响踝关节的情况下进行一定范围的活动。

  • 踝关节主动活动
    方法一:主动外翻(脚尖朝外)
    方法二:主动内翻(脚尖朝内)
    动作要领:可以进行踝关节的内外翻的主动锻炼,可轻轻旋转脚踝,各个角度尝试动一动。
    训练频率:每日3-4次,每次进行10-15分钟。
    训练时段:术后0-6周。

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6-12 周)

  • 被动踝关节活动
    方法一:被动背伸(脚尖向上)
    方法二:被动跖屈(脚尖向下)
    动作要领:逐步增加踝关节的被动活动,开始轻度的足背伸(抬脚背,脚尖向上)和跖屈(脚尖向下)。应避免任何超过当前能力的强制拉伸。
    训练频率: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训练时段:术后6-12周,医生允许后,开始进行轻度的踝关节活动。开始时主要是被动活动,防止僵硬。

肌肉力量训练

  • 下肢近端力量训练
    动作要领:可以从直腿抬高等动作开始,主动收缩大腿和臀部肌肉,注意避免小腿肌肉参与募集,以防跟腱受到过大负荷。
    训练频率:无限制,每天有时间可以尽量多练。
    训练时段:术后0-6周即可开始,避免因卧床、拄拐等导致的肌肉萎缩。

  • 小腿肌肉静态等长收缩
    动作要领:进行小腿肌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患者可在不动的情况下用力收缩肌肉,避免直接拉伸跟腱。
    训练频率: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每次10-15组。
    训练时段:术后12-14周,开始轻度肌肉力量训练,尤其是等长收缩练习,避免对踝关节的直接负重。

  • 轻度阻力练习
    方法一:背伸肌力(脚尖朝上)
    方法二:跖屈肌力(脚尖朝下)
    动作要领:开始使用弹力带或轻阻力装置进行足趾和踝关节的轻度阻力训练,特别是跖屈和足背伸的动作。
    训练频率:每天3次,每次15-20分钟。
    训练时段:术后12-14周,开始轻度肌肉力量训练,尤其是等长收缩练习,避免对踝关节的直接负重。术后15-18周,逐步增加阻力训练的强度,开始增加重量或使用弹力带提高肌肉力量。

平衡控制能力训练

  • 单腿站立训练

    动作要领:在稳固的平面上尝试进行单腿站立,逐步增加时间。初期,可以手扶支撑物,逐渐过渡到无辅助状态。进阶训练,可以闭上眼睛以提高难度。
    训练频率:每天3次,每次15-20分钟。
    训练时段:术后12-20周。

重返运动

爱好体育运动的患者,一定要在良好的康复训练基础上,逐步恢复体育运动,没有良好的肌肉力量,强行运动,会导致踝关节再次损伤。

由于个体恢复差异,详细进度,请门诊咨询手术医生。

康复进度表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